慢性胃炎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易定居繁殖损伤胃黏膜;饮食因素有长期食刺激性食物、不合理饮食结构;药物因素如长期服非甾体抗炎药,老年人更易受影响;自身免疫因素会使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受攻击;年龄因素致老年人易发病;精神心理因素让不良情绪增加发病风险;吸烟饮酒也会损伤胃黏膜引发慢性胃炎,不同人群受各因素影响程度有别。
饮食因素
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长期大量摄入辛辣食物、过烫或过冷的食物等,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反复受损,引发炎症。例如,长期大量食用辣椒的人群,胃黏膜长期处于受刺激状态,发生慢性胃炎的风险明显高于饮食清淡的人群。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长期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高盐饮食会使胃黏膜的黏液分泌减少,黏液层变薄,从而降低胃黏膜对胃酸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抵御能力,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病几率。此外,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会导致人体缺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影响胃黏膜的正常修复和维护,也容易引发慢性胃炎。
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引发慢性胃炎的常见药物因素之一。如阿司匹林等NSAIDs药物,它们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合成减少会导致胃黏膜血流减少、黏液分泌降低,胃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受损,从而引发胃黏膜的炎症、糜烂甚至溃疡等病变。不同个体对NSAIDs的敏感性不同,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减退,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服用NSAIDs后发生慢性胃炎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
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胃炎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胃黏膜壁细胞,导致壁细胞受损,影响胃酸分泌和内因子的合成。内因子缺乏会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导致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胃炎多发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身上,如患有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其体内存在针对胃黏膜的自身抗体,更容易引发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这种类型的胃炎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女性发病可能相对多于男性。
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会逐渐发生生理性退变,胃黏膜的血流量减少,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弱,胃黏膜上皮细胞更新速度减慢,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慢性胃炎。老年人的各项生理功能衰退,对胃部疾病的抵御能力下降,因此慢性胃炎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胃黏膜屏障功能降低,从而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其发生慢性胃炎的概率比精神状态放松的人群要高。而且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群发病风险也有差异,性格内向、易焦虑的人群相对更易受精神心理因素影响而患慢性胃炎。
吸烟饮酒:吸烟时,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体,经血液循环到达胃部,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同时还会抑制胃黏液的分泌,降低胃黏膜的防御功能。长期大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胃黏膜,乙醇可以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长期饮酒还会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男性由于吸烟饮酒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中男性可能相对更易受其影响,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女性长期吸烟饮酒同样会增加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