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血清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镜检查可观察胃黏膜情况,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血清学检查中胃蛋白酶原测定的PGⅠ、PGⅡ及比值和胃泌素-17测定有诊断参考价值;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可用于判断是否感染及既往感染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胃部疾病史人群在这些检查中有不同特点。
一、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颜色、血管纹理等情况。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下可见胃黏膜颜色变淡,呈灰色或灰绿色,黏膜变薄,皱襞变浅甚至消失,黏膜下血管透见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胃镜下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老年患者胃黏膜萎缩程度可能相对更明显。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胃镜下更易出现胃黏膜的异常改变。有胃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风险更高,在胃镜检查时需重点关注胃黏膜情况。
病理活检:是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医生会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病理上可见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可伴有肠上皮化生、炎症细胞浸润等改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的解读需结合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综合判断;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一般不影响病理活检的操作,但检查后需注意创面护理;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病理改变可能相对更明显;有既往胃部疾病史的人群,病理结果可能提示更严重的萎缩性改变。
二、血清学检查
胃蛋白酶原测定: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比值(PGR)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尤其是胃体萎缩为主的患者,PGⅠ水平降低,PGR降低。不同年龄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可能有差异,一般老年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可能会有一定变化;性别因素对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影响较小;生活方式中,长期高盐饮食等可能影响胃蛋白酶原水平;有胃部疾病病史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异常的概率更高。
胃泌素-17(G-17)测定:G-17水平变化与胃黏膜萎缩部位相关,胃窦萎缩时G-17升高,胃体萎缩时G-17降低。在不同年龄患者中,G-17的参考范围可能略有不同;女性内分泌变化一般不显著影响G-17测定结果;生活方式中,吸烟、饮酒等可能对G-17水平产生一定影响;有胃部疾病史患者G-17水平异常可能性增大。
三、幽门螺杆菌检测
尿素呼气试验:包括13C-尿素呼气试验和1C-尿素呼气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用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不同年龄人群进行尿素呼气试验的准确性差异不大,但儿童进行1C-尿素呼气试验时需注意辐射风险,优先选择13C-尿素呼气试验;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进行检测需告知医生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生活方式中,密切接触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人群感染风险高;有胃部疾病病史且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需常规进行该检测。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来判断是否既往感染过幽门螺杆菌。但该方法不能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不同年龄人群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可能有差异;女性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一般不受性别本身明显影响;生活方式中,卫生习惯较差的人群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可能较高;有胃部疾病史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风险因素的患者可通过该检测初步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