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吸烟、职业暴露(石棉暴露、氡暴露)、空气污染(室外、室内)、遗传因素及肺部慢性疾病因素,吸烟人群戒烟可降风险,职业暴露人群需采取防护,空气污染地区人群可通过防护及治理降低风险,有家族史人群定期筛查,肺部慢性疾病患者积极治基础病并定期检查。
一、吸烟因素
吸烟是肺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吸烟人群患肺腺癌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吸烟人群。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这些物质可损伤肺部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引发肺腺癌。例如,长期每日吸烟20支以上,连续吸烟超过20年的人群,其肺腺癌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对于吸烟的人群来说,戒烟是降低肺腺癌发病风险的关键措施,尽早戒烟可使患癌风险随戒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二、职业暴露因素
1.石棉暴露:长期接触石棉的职业人群,如石棉矿开采、石棉制品加工等行业的工人,患肺腺癌的风险较高。石棉纤维被吸入肺部后,会沉积在肺部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进而增加癌变的可能性。有研究显示,长期接触石棉的工人患肺腺癌的几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数倍。对于这类职业暴露人群,工作中应严格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专业的防护口罩等,以减少石棉纤维的吸入。
2.氡暴露:氡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水泥等。长期处于高氡环境中的人群,患肺腺癌的风险会升高。室内氡气的浓度与建筑材料的使用、房屋的通风情况等因素有关。在一些地下室或通风不良的建筑中,氡气容易积聚。对于居住在可能存在氡暴露环境中的人群,应定期检测室内氡浓度,若浓度过高,可通过加强通风等措施来降低风险。
三、空气污染因素
1.室外空气污染: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如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可损伤肺部细胞。例如,长期暴露在交通繁忙地区的人群,由于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患肺腺癌的风险相对增加。研究发现,城市空气中高浓度的污染物与肺腺癌发病率的上升存在关联。对于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地区的人群,出行时可佩戴防护口罩,以减少污染物的吸入;同时,城市也应加强空气污染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
2.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烹饪产生的油烟、燃料燃烧(如煤、木材等)产生的污染物也是肺腺癌的潜在危险因素。例如,长期从事厨房烹饪工作的女性,由于频繁接触油烟,患肺腺癌的风险可能升高。在家庭厨房中,应安装有效的抽油烟机,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减少油烟在室内的积聚。
四、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基因突变与肺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重排等,在部分肺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有家族肺癌病史的人群,其患肺腺癌的风险比无家族史人群高。如果家族中有肺腺癌患者,其他家庭成员应定期进行肺部筛查,如低剂量螺旋CT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但需要注意的是,遗传因素只是增加了发病的易感性,并非一定会发病,环境等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
五、肺部慢性疾病因素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肺部慢性疾病的患者,患肺腺癌的风险较正常人高。肺部的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可导致肺部细胞的异常修复和增殖,从而增加癌变的几率。对于患有肺部慢性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进展,同时定期进行肺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肺腺癌病变。例如,COPD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规范用药,改善肺功能,降低肺腺癌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