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手术指征包括骨盆环不稳定的骨折(TileB型、TileC型骨折需手术恢复稳定性)、合并重要脏器损伤(盆腔血管、尿道、直肠损伤需手术处理)、开放性骨盆骨折(需清创、复位固定)以及儿童骨盆严重移位影响发育时也需手术。
一、骨盆环不稳定的骨折
1.TileB型骨折
对于部分TileB型骨折,如单侧耻骨支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等情况。当骨盆环存在明显的旋转不稳定时,需要手术治疗。例如,骨盆环的旋转不稳定会导致骨盆的力学结构失衡,影响骨盆的负重和稳定性,进而影响患者的行走等功能活动。在影像学上可通过骨盆平片、CT等检查发现骨盆环的旋转异常,若保守治疗难以恢复骨盆环的正常旋转稳定性,则需手术干预来恢复骨盆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
2.TileC型骨折
TileC型骨折属于完全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包括双侧耻骨支骨折、骨盆环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等情况。此类骨折往往伴随着严重的骨盆环移位,会导致骨盆的垂直不稳定,患者可能出现下肢不等长、骨盆畸形等严重后果。由于垂直不稳定会使骨盆的承重功能严重受损,并且可能损伤盆腔内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所以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来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通过手术复位骨折端并进行有效的固定,如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等方式,恢复骨盆的正常解剖形态,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二、合并重要脏器损伤的骨盆骨折
1.合并盆腔血管损伤
当骨盆骨折合并盆腔内髂内、髂外等重要血管损伤,且经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控制出血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骨折端刺破血管导致持续的活动性出血,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严重情况,此时必须通过手术找到出血的血管并进行修复或固定骨折端以控制出血。手术中需要精准操作,避免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通过手术恢复血管的完整性和骨盆的稳定性,挽救患者生命。
2.合并尿道、直肠损伤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时,若出现严重的尿道断裂等情况,需要手术修复尿道。对于合并直肠损伤的骨盆骨折,当直肠破裂导致严重的腹腔污染等情况时,也需要手术处理。例如,骨盆骨折造成尿道膜部断裂,会导致尿液外渗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排尿功能和生活质量,手术修复尿道可以恢复尿道的连续性,避免长期的排尿障碍等问题;而直肠破裂若不及时手术处理,会引发严重的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手术需要进行直肠破裂的修补等操作,同时稳定骨盆骨折以促进损伤的恢复。
三、开放性骨盆骨折
开放性骨盆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的骨盆骨折。由于开放性骨折存在感染的风险极高,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彻底清创,清除骨折端及周围的污染物,防止感染扩散,同时复位骨折并进行适当的固定,恢复骨盆的稳定性。在清创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尽可能清除所有坏死组织和异物,然后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如外固定架等,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且术后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预防感染的发生。
四、儿童骨盆骨折的特殊情况
对于儿童骨盆骨折,虽然儿童的骨骼具有较强的再生和塑形能力,但如果出现严重的移位骨折,影响骨盆的正常发育,如导致骨盆畸形影响未来的盆腔脏器发育等情况时,也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儿童骨盆骨折出现明显的成角移位,可能会影响骨盆的对称发育,进而影响下肢的生长和步态等。此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骨折类型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最小的创伤恢复骨盆的正常解剖结构,保障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