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粉碎性骨折术后需从伤口护理、康复锻炼、体位与活动、饮食、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伤口护理要保持清洁干燥观察异常,康复锻炼早期做等长收缩,中期逐步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体位休息时抬高患肢,活动避免过早负重,饮食营养均衡且避刺激性食物,要定期复查。
一、伤口护理方面
膝盖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若有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这是因为保持伤口良好状态有助于预防感染,而感染可能会导致术后恢复延迟等不良后果。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更要注意避免伤口受到污染,家长需协助医护人员做好伤口周边皮肤的清洁工作;老年患者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也需格外关注伤口变化,严格遵循医嘱进行伤口护理。
二、康复锻炼方面
1.早期康复:术后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和放松,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儿童患者进行等长收缩锻炼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适度性,避免因力量过大造成不适;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锻炼强度应循序渐进,可根据自身耐受程度逐渐增加锻炼的频率和每次收缩的持续时间。
2.中期康复:随着病情恢复,可在医生评估后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但要注意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避免过度活动造成二次损伤。一般从30°-4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每次活动持续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患者的康复锻炼进度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和骨折恢复情况由医生谨慎制定;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关节的退变等因素,活动时要缓慢、轻柔,必要时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三、体位与活动方面
1.体位:术后休息时可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一般可在脚下垫枕头等物品,使腿部呈抬高状态。儿童患者在休息时家长要协助调整合适的体位,避免患肢受压;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血液循环较差等问题,更要注意保持患肢的适当抬高。
2.活动:在骨折未完全愈合前,要避免患肢过早负重行走。根据骨折愈合情况,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后才能逐渐部分负重或完全负重。儿童患者骨骼生长潜力大,但骨折愈合过程仍需遵循规律,过早负重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导致畸形;老年患者本身骨骼强度下降,过早负重风险更高,需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负重计划进行活动。
四、饮食方面
1.营养均衡:要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伤口修复和组织恢复,可多吃瘦肉、鱼类、蛋类等;钙是骨骼修复的重要原料,可通过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等补充;维生素C等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要注意保证营养的全面和均衡;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可适当调整食物的烹饪方式,使其更易于消化吸收,但仍要保证营养的供给。
2.避免刺激性食物: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导致胃肠道不适等问题,进而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
五、定期复查方面
要按照医生制定的时间定期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医生可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方案等。儿童患者由于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复查频率可能会相对高一些;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复查时要同时关注基础疾病与骨折恢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