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患者饮食需把控蛋白质摄入,急性期严格限制动物蛋白,缓解期逐步增植物蛋白;保证碳水化合物充足供给且选易消化的;适量摄入脂肪,选合适种类;补充充足维生素与矿物质;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饮食有特殊注意事项,要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合理调整饮食以控制病情、保证营养等。
一、蛋白质摄入的把控
1.急性期限制:肝性脑病急性期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尤其是动物蛋白。研究表明,急性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5-1.0g/kg体重。因为肝性脑病患者肝脏对蛋白质代谢产物氨的清除能力下降,过多蛋白质摄入会产生更多氨,加重肝性脑病症状。例如,对于体重60kg的患者,急性期每日蛋白质摄入应在30-60g左右。
2.缓解期调整:病情缓解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以植物蛋白为主,植物蛋白含蛋氨酸、芳香族氨基酸较少,产氨也较少。一般每日可增加10-20g蛋白质摄入,如从每日30-60g逐步增加到50-70g左右,但仍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二、碳水化合物的合理供给
1.充足供应:应保证碳水化合物的充足供给,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占总热量的60%-70%。碳水化合物可提供能量,且能促进氨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有利于降低血氨。例如,可通过主食如大米、面粉等提供碳水化合物,每日主食摄入量可在250-400g左右。
2.选择易消化碳水化合物:选择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馒头、面条等,避免食用过多难以消化的多糖类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间接影响肝性脑病病情。
三、脂肪的适量摄入
1.控制量:脂肪摄入量应适量,每日脂肪占总热量的20%-30%。过多脂肪摄入会加重肝脏负担,而过少则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一般每日脂肪摄入量在50-70g左右。
2.选择合适脂肪种类: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正常代谢,对肝脏功能改善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
四、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
1.维生素补充:要保证充足维生素摄入,尤其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K等。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及神经递质合成等,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维生素K与凝血功能有关。可通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如每日应摄入不少于500g蔬菜,200-300g水果。
2.矿物质补充:注意矿物质补充,尤其是钾、镁等。肝性脑病患者可能存在电解质紊乱,适当补充钾、镁等矿物质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例如,可通过食用香蕉、橙子补充钾,通过食用坚果等补充镁,但需根据患者具体电解质情况合理调整。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肝性脑病患者在饮食上需更加谨慎,蛋白质摄入控制应严格遵循儿科标准,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摄入也需根据儿童生长发育需求合理调配,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加重肝性脑病。例如,儿童患者蛋白质摄入应根据年龄和病情严格计算,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同时控制氨的产生。
2.老年患者:老年肝性脑病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在饮食选择上更要注重易消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摄入需根据老年人的代谢特点进行调整。如蛋白质摄入应选择优质且易消化的来源,脂肪选择更易吸收的种类,同时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电解质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3.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本身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肝性脑病患者,在控制饮食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要求。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时,要选择升糖指数低的碳水化合物,并监测血糖变化,保证血糖在合理范围的同时控制肝性脑病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