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无并发症时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时肠道症状表现为便血(大便表面带血、严重时暗红血便,可致贫血)、排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部症状有腹痛(中下腹部隐痛、胀痛,程度性质因人而异)、腹部不适(饱胀感、坠痛等,女性特殊时期需鉴别);其他症状包括息肉大或多致肠梗阻(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儿童少见、老年及有肠道基础病者多见)、少数因慢性失血等致全身症状(消瘦、乏力、贫血貌,儿童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提示病情严重,有家族史者易出现)。
一、肠道症状
便血: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多为大便表面带血,颜色鲜红。如果息肉位置较低且出血量较多时,也可能出现暗红色血便。例如,直肠部位的息肉,由于距离肛门较近,血液未在肠道内停留过长时间,往往表现为大便表面附着鲜血。一般来说,少量的便血可能容易被忽视,但长期慢性失血可能会导致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便血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便血时需特别注意排查息肉等肠道病变;中老年患者出现便血则要警惕结肠息肉恶变等情况。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酒、吸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结肠息肉发生率相对较高,也更易出现便血症状。有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患过结肠炎等,发生结肠息肉并出现便血的风险也会增加。
排便习惯改变:部分患者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比如原本每天1次大便,现在变为每天3-4次;也有的患者会出现便秘,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间隔时间延长。有些患者可能同时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对于儿童来说,排便习惯改变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引起家长重视;老年患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则要警惕肠道肿瘤等严重疾病,需及时就医检查。有不良生活方式的老年患者,如长期久坐、运动少,更容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结肠息肉问题。
二、腹部症状
腹痛:多数患者腹痛症状较轻,表现为腹部隐痛、胀痛。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偶尔感觉腹部不适,而有的患者腹痛症状较为明显,影响日常生活。不同年龄的人群对腹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腹痛位置,更多表现为哭闹、烦躁等;中老年患者可能会更敏锐地感知到腹部的隐痛等不适。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可能会加重腹痛症状;有肠道病史的患者,比如曾有过肠梗阻病史,再次出现腹痛时要考虑结肠息肉导致肠道梗阻等并发症的可能。
腹部不适:除了腹痛外,还可能有腹部饱胀感、腹部坠痛等不适感觉。患者可能会觉得肚子胀满,进食后这种饱胀感可能会加重。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腹部不适可能会与结肠息肉的症状相互干扰,需要仔细鉴别。年轻女性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生活不规律,更容易出现腹部不适相关的结肠息肉问题。
三、其他症状
肠梗阻表现:当结肠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可能会引起肠道梗阻,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这种情况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紧急处理;在老年患者中相对多见,尤其是本身有肠道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如曾经做过肠道手术,肠粘连基础上再出现结肠息肉导致肠梗阻的风险较高。
全身症状:少数患者由于长期慢性失血、息肉炎症等原因,可能会出现消瘦、乏力、贫血貌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出现全身症状时,会明显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积极查找病因;老年患者出现全身症状则提示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综合评估结肠息肉的情况以及全身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有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全身症状相关的结肠息肉问题,需要定期进行肠道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