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方面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相对轻、感染相对易发生,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等,骨髓象增生减低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一般无明显贫血、感染非主要表现,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等,骨髓象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等,还可通过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骨髓活检等进一步鉴别,需综合各项结果制定诊疗方案。
一、临床表现方面的鉴别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多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常伴有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出血倾向相对较轻,一般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内脏出血较少见;感染相对易发生,以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可出现发热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与成人在临床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儿童可能因生长发育受影响出现生长迟缓等情况。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皮肤黏膜出血症状较为突出,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一般无明显贫血表现,除非长期大量出血导致贫血;感染相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来说不是主要的突出表现;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患者中急性型较为多见,起病急,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而成人慢性型相对多见。
二、实验室检查方面的鉴别
血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改变基本遵循此规律,但儿童由于自身造血特点,可能在血细胞减少程度上与成人有一定差异,比如儿童骨髓造血储备能力相对成人较强,在疾病早期全血细胞减少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加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白细胞计数多正常,贫血程度与出血程度相关,若长期慢性出血可伴有轻度贫血。儿童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血小板计数可显著降低,常低于20×10/L,而成人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多在(30-80)×10/L之间波动。
骨髓象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不同年龄患者骨髓象改变基本一致,但儿童骨髓取材相对成人可能存在一定难度,不过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特征在儿童中也能体现,即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减少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急性型患者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表现为体积变小,胞质内颗粒减少,幼稚巨核细胞增多;慢性型患者巨核细胞多正常,但有成熟障碍,表现为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儿童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象中巨核细胞增多且以幼稚型为主,而成人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象中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
三、其他相关检查方面的鉴别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相关抗体一般正常。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相关抗体多呈阳性,这是鉴别两者的重要指标之一。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较高,而成人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也相对较高。
骨髓活检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见骨髓造血组织均匀减少,脂肪组织增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活检可见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不同年龄患者骨髓活检表现基本符合上述特点,但儿童进行骨髓活检时需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等。
通过以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鉴别,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鉴别诊断,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以制定正确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