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后多数可良好愈合,影响愈合的因素有年龄、骨折类型、局部血运等;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腕关节活动度多数可恢复较好比例,握力也会逐渐恢复但老年患者恢复相对差;并发症有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肌腱粘连等;儿童患者愈合快但需关注对位对线和功能锻炼,老年患者多伴骨质疏松需注意固定稳定性、治疗骨质疏松及康复支持。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年龄:儿童患者骨折愈合速度通常比成人快,因为儿童骨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强;而老年患者由于骨代谢减缓、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愈合相对较慢。
骨折类型:简单的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后愈合相对较好,而粉碎性骨折等复杂骨折,保守治疗时骨折端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可能会影响骨折愈合的速度和质量。
局部血运情况:桡骨远端的血运情况会影响骨折愈合,若骨折导致局部血运破坏较严重,会不利于骨折愈合。
关节功能恢复
腕关节活动度:保守治疗后,多数患者腕关节的活动度可得到较好恢复。一般来说,腕关节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等活动度可恢复到正常范围的70%-90%左右。但在恢复过程中,不同患者的恢复情况存在差异。年轻患者、损伤较轻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恢复往往更理想。而老年患者可能由于长期的关节退变等因素,即使骨折愈合良好,腕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一定程度的活动受限。
握力:患者的握力也会逐渐恢复。通常在骨折愈合后3-6个月左右,握力可恢复到健侧的70%-80%以上。年龄较小、骨折损伤程度轻的患者握力恢复较快且程度较好;老年患者握力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难以完全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这与老年患者的肌肉萎缩、关节退变等因素有关。
并发症情况
关节僵硬:是保守治疗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15%。多发生在骨折后长期固定的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固定,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粘连、挛缩,导致腕关节活动度下降。年龄较大的患者、固定时间较长的患者发生关节僵硬的风险相对较高。预防关节僵硬需要在骨折固定期间进行适当的关节功能锻炼,如早期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等,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
创伤性关节炎:较少见,但也有发生。当骨折复位不良,导致关节面不平整时,长期磨损可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腕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重。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关节退变的基础,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骨折保守治疗后出现腕关节持续疼痛、活动后加重等情况,需要考虑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肌腱粘连:如屈肌腱、伸肌腱等可能发生粘连,影响手指的屈伸功能。这与骨折周围的出血、炎症反应等导致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关。早期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有助于减少肌腱粘连的发生。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后,骨折愈合快,但需要密切关注骨折的对位对线情况,因为儿童的骨骼塑形能力较强,轻度的对位不良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纠正,但仍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的愈合和塑形情况。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指导患儿进行适当的腕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因固定时间过长导致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且要注意儿童的配合度,确保功能锻炼的有效进行。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时需要注意骨折复位后的固定稳定性,可适当延长固定时间。同时,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如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康复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因为老年患者恢复相对较慢,可能会出现焦虑等情绪,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老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