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扩张诊断需综合多方面,询问手术、体位、暴饮暴食、肠道梗阻等病史,关注腹胀、呕吐、腹痛等症状,体格检查可见腹部膨隆等体征,影像学检查如X线、CT可助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检查等,需全面评估个体差异来明确诊断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病史与症状评估
1.病史询问
手术史: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尤其是涉及胃、肠道等部位的手术,可能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发急性胃扩张。例如,胃大部切除术等手术后,胃肠蠕动恢复需要一定时间,若早期进食不当等情况易导致胃扩张。
体位因素:长期卧床、身体过度前倾或后倾等特殊体位的患者,可能影响胃的排空,增加急性胃扩张的发生风险。比如一些脊柱损伤患者长期卧床且体位不合适时。
暴饮暴食史:短时间内大量进食、饮水的患者,胃内容物急剧增多,超过胃的正常容纳和排空能力,容易引发急性胃扩张。例如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和液体后。
肠道梗阻史:既往有肠道梗阻病史的患者,肠道梗阻可能导致近端胃肠道内容物积聚,进而影响胃的排空,诱发急性胃扩张。
2.症状表现
腹胀: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自觉上腹部明显胀满,且进行性加重。腹胀可涉及整个腹部,但以上腹部更为突出,查体可见腹部膨隆。
呕吐:早期呕吐常为溢出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逐渐增多。随着病情进展,呕吐可能变得频繁,呕吐物可为棕褐色或血性液体,提示胃黏膜有出血等情况。
腹痛:多为持续性胀痛,疼痛程度不一,一般不如急腹症那样剧烈,但也可能因胃扩张刺激腹膜等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
二、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
视诊:可见腹部膨隆,有时可见胃型和蠕动波,这是由于胃极度扩张导致胃的轮廓显现。
触诊:上腹部可触及扩张的胃,有压痛,但一般无明显反跳痛和肌紧张,除非合并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叩诊:上腹部呈鼓音,若胃内有大量积液等情况,可能出现浊音。
听诊:肠鸣音早期可亢进,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减弱或消失,提示胃肠蠕动受到明显抑制。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见胃泡明显扩大,胃内有大量气体和液体潴留,表现为胃内有宽大的气液平面,小肠可能也有轻度扩张,但一般结肠内气体较少。例如,典型的急性胃扩张在腹部平片上可见胃影扩大,占据腹部大部分空间,气液平面明显。
上消化道钡餐:一般在急性期不首选,因为可能加重胃扩张,但在病情缓解后可用于进一步明确胃的排空等情况,可见胃蠕动减弱,钡剂通过缓慢等表现。
2.CT检查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胃的扩张程度,明确胃壁的情况,还能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腹部膨隆等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腹腔内肿瘤等。CT下可见胃腔明显扩张,胃壁可能因扩张而变薄等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提示有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但一般升高幅度不是很大。如果合并感染等严重情况,白细胞计数会明显升高。
血红蛋白可能因胃内出血等情况出现降低,若呕吐物为血性,血红蛋白下降会较为明显。
2.电解质检查
由于大量呕吐和胃肠液丢失,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低钾血症,表现为血清钾浓度降低,患者可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等表现;也可能出现低钠血症等,导致患者出现精神萎靡、恶心等症状。
急性胃扩张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全面评估来明确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都需要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对病情表现和诊断的影响,例如儿童患者可能因不能准确表述病史而需要更仔细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时要注意与其他老年常见疾病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