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全身症状和甲状腺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甲状腺局部症状有甲状腺肿大、疼痛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表现,甲亢期有心悸、多汗等,甲减期有畏寒、乏力等。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39℃左右,部分患者体温可更高。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这可能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比如病毒感染后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甲状腺炎症,进而出现发热症状。对于儿童患者,发热可能是较为突出的早期表现,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而老年患者发热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需密切关注。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增加,同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了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出现乏力症状。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出现乏力,儿童可能表现为玩耍时容易疲劳、活动量较前减少;老年患者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如洗漱、简单行走等活动后就感到明显乏力。
肌肉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酸痛,多见于颈部、肩部、腰部等部位的肌肉。这是由于炎症反应产生的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导致肌肉疼痛。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本身有长期伏案工作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加重肌肉疼痛的感觉;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关节炎等的患者,肌肉疼痛可能更容易被忽视或与原有疾病症状混淆。
甲状腺局部症状:
甲状腺肿大:甲状腺部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多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肿大的甲状腺质地较硬,有触痛。例如,患者自己可摸到颈部前方有肿块样隆起,按压时会有疼痛感觉。在儿童中,甲状腺肿大可能更容易被家长发现,因为儿童颈部相对较短,甲状腺位置相对表浅;而老年患者由于颈部脂肪垫增厚等原因,可能需要更仔细的触诊才能发现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疼痛:疼痛可呈放射性,常放射至耳部、下颌、颈部等部位。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为隐痛、钝痛,有的则为剧烈疼痛,在吞咽时疼痛可能会加重。疼痛的产生是因为炎症累及甲状腺包膜,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会对疼痛的敏感度产生影响,从而感觉疼痛程度有所不同;而对于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也会因为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表现:
甲亢期表现:由于甲状腺滤泡被炎症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患者可出现甲亢症状,如心悸、多汗、手抖、消瘦等。心悸表现为心跳加快、心慌,患者自己能感觉到心脏跳动明显;多汗是指比平时更容易出汗,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有较多汗液分泌;手抖表现为双手不自主地颤抖,影响正常的精细动作,如持物不稳等;消瘦是因为机体代谢亢进,消耗增加,即使进食量正常或增加,仍出现体重下降。儿童在甲亢期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加快但又伴有消瘦的矛盾表现,需要引起重视;老年患者甲亢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心悸可能被误认为是心律失常,多汗可能被认为是更年期综合征等而被忽视。
甲减期表现:随着甲状腺滤泡细胞的逐渐修复,甲状腺激素释放减少,部分患者会进入甲减期,出现畏寒、乏力、水肿、记忆力减退、便秘等症状。畏寒是指患者比常人更怕冷,即使在温暖环境中也会有寒冷感觉;乏力同全身症状中的乏力表现,但在甲减期可能更为明显;水肿常见于眼睑、颜面及下肢等部位,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黏液性水肿;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便秘是因为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儿童在甲减期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老年患者甲减症状可能与其他老年常见疾病如脑供血不足、慢性便秘等症状相混淆,增加了诊断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