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有多种常见症状,包括全身的乏力、消瘦;消化系统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相关的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肝区的疼痛;出血倾向的牙龈出血、鼻出血;内分泌紊乱的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等。
一、全身症状
乏力:肝功能异常时,机体代谢功能受到影响,能量产生不足,患者常感到疲倦、乏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出现,尤其在患有肝脏基础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的人群中更为明显。例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长期存在乏力的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消瘦: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功能异常会导致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代谢紊乱,机体不能有效摄取和利用营养,从而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的情况,在长期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如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较为常见,儿童若出现肝功能异常导致的消瘦,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二、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肝脏分泌的胆汁是帮助消化脂肪的重要物质,肝功能异常时胆汁分泌或排泄障碍,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青少年若因病毒性肝炎出现肝功能异常,可能会突然对以往喜爱的食物提不起兴趣。
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功能,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可能加重。例如,酒精性肝病患者常常在大量饮酒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腹胀:肝功能异常引起消化功能减退,肠道内气体积聚,同时门静脉高压可能导致胃肠道淤血水肿,进而出现腹胀的症状,各年龄段均可能出现,老年人若本身有肝脏基础疾病,肝功能异常时更容易出现腹胀不适。
三、黄疸相关症状
皮肤、巩膜黄染:当肝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时,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新生儿若出现生理性黄疸以外的黄疸,可能提示肝功能异常,需要及时就医;成年人中,肝炎患者、胆道梗阻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都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例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发病初期即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随着病情进展,黄疸可能逐渐加深。
尿色加深:血液中胆红素升高,经肾脏排泄时,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导致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或酱油色等,这种情况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较为常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若发现尿液颜色异常加深,应考虑肝功能异常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四、肝区相关症状
肝区疼痛:肝脏表面有包膜,当肝脏肿大时,包膜受到牵拉,患者可出现肝区隐痛、胀痛或钝痛等症状,疼痛部位多在右侧季肋部。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出现,如胆囊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可能也会有右上腹疼痛,但需注意与肝脏本身病变引起的肝区疼痛相鉴别。例如,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的肝区疼痛,且疼痛程度可能逐渐加重。
五、出血倾向相关症状
牙龈出血:肝功能异常会影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牙龈自发性出血,刷牙时更容易发生出血,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均可能出现,尤其是患有肝脏疾病的人群,老年人若本身有肝脏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牙龈出血可能更为频繁。
鼻出血:同样是由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的症状,儿童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鼻出血,且伴有肝功能异常相关表现,需警惕肝脏疾病的可能。
六、内分泌紊乱相关症状
男性乳房发育:肝功能异常时,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男性患者可能出现乳房发育的症状,如乳房增大等,在各年龄段男性患者中均可能出现,尤其是慢性肝病患者。
女性月经失调:女性肝功能异常时,雌激素代谢紊乱,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减少或增多等月经失调的症状,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