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手腕恢复锻炼分初期(拆除石膏后1-2周)进行手指屈伸和手腕小范围活动;中期(拆除石膏后2-6周)增加手腕活动度和进行简单抓握锻炼;后期(拆除石膏后6周以上)开展力量协调性综合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锻炼中注意观察手腕反应,依个人恢复情况调整计划。
一、初期活动(拆除石膏后1-2周)
1.手指屈伸锻炼
具体方法:缓慢而充分地进行手指的屈伸动作,每次每个手指屈伸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其进行手指屈伸,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疼痛。这是因为骨折后手指长期固定,通过手指屈伸锻炼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同时也能逐步恢复手指的活动度。
考虑因素:对于成年人,主要考虑恢复手部基本功能;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和关节发育尚未成熟,更要注重动作的轻柔,防止损伤未完全发育的组织。
2.手腕部小范围活动
具体方法: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手腕的小幅度屈伸和旋转动作,屈伸幅度可控制在10°-15°左右,旋转动作可顺时针和逆时针各做10-15次,每天3-4组。例如,可以坐着或躺着,缓慢地让手腕向掌心方向弯曲和向手背方向伸展,同时缓慢转动手腕。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血液循环可能相对较差,更要注意活动的频率和幅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手腕肿胀加重。
二、中期活动(拆除石膏后2-6周)
1.增加手腕活动度锻炼
具体方法:逐渐增大手腕的屈伸和旋转幅度,屈伸幅度可增加到30°-40°,旋转动作可增加到20-25次每组,每天3-4组。可以借助弹力带辅助进行手腕活动度锻炼,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手握另一端,缓慢进行手腕的屈伸和旋转。对于老年人,由于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下降,在增加活动度时更要循序渐进,避免因活动幅度过大引起手腕疼痛和损伤。
考虑因素:成年人随着锻炼的进行可逐步增加活动强度;老年人则需要更缓慢的进度,同时要关注其骨骼强度和关节老化情况;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活动时要注意避免血压波动过大,活动前后可适当休息。
2.简单抓握锻炼
具体方法:使用握力器进行抓握锻炼,从较轻的阻力开始,逐渐增加阻力,每次抓握保持3-5秒,然后放松,每次进行15-20次,每天3-4组。也可以通过抓握小球等方式进行锻炼。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其力量的抓握工具,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手腕再次受伤。抓握锻炼有助于增强手腕部肌肉力量,为后续恢复正常功能做准备。
三、后期活动(拆除石膏后6周以上)
1.力量和协调性综合锻炼
具体方法:进行手腕的抗阻锻炼,如使用哑铃进行手腕的屈伸抗阻练习,开始时选择1-2公斤的哑铃,每次屈伸15-20次,每天3-4组;同时进行手腕协调性锻炼,如进行抛接小球等活动,从近距离开始,逐渐增加距离。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的患者,由于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在锻炼时更要注意坚持锻炼以促进恢复。
考虑因素: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哑铃重量;儿童在进行协调性锻炼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小球等物品伤到自己;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除了锻炼外,还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整体恢复。
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具体方法:开始进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手腕活动,如洗碗、拧毛巾等,但要注意控制力度和时间。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日常活动。对于老年人,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时,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如使用防滑的洗碗手套等,以保证安全,防止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再次发生意外损伤手腕。
在整个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手腕的反应,如果出现疼痛加重、肿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咨询医生。同时,不同个体的恢复情况存在差异,锻炼计划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恢复状况进行适当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