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患者护理需从体位、病情、皮肤、呼吸道、泌尿系统、饮食、心理等方面进行,包括合适体位、观察生命体征与神经功能、预防压疮与感染、锻炼呼吸与膀胱、保证营养均衡及关注心理状态,儿童因特殊情况需特别留意相关护理细节。
一、体位护理
1.术后体位: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需根据手术方式等采取合适体位,若为前路手术,可能需平卧,保持脊柱伸展;后路手术患者可根据情况适当翻身,但要注意轴线翻身,即保持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上翻动,避免脊柱扭曲,防止骨折移位加重,影响恢复,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因其骨骼、肌肉等发育尚未完善,更要轻柔操作以避免对脊柱造成额外损伤。
二、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脊柱骨折可能合并脊髓损伤等情况时,生命体征的异常可能提示病情变化,如脊髓损伤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影响血压等,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基础疾病较多,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隐匿,需更加细致监测。
2.神经功能:观察患者下肢的感觉、运动和肌力情况,有无感觉减退、麻木、运动障碍等,因为腰椎骨折可能合并脊髓或神经根损伤,若出现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需及时处理,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更需通过观察肢体活动等情况来判断神经状态。
三、皮肤护理
1.预防压疮: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要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对于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肩胛部等,可使用气垫床、减压贴等,减轻局部压力,儿童皮肤娇嫩,选择减压产品时要注意材质温和,防止引起皮肤过敏等情况。
2.保持皮肤清洁:定期为患者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汗液、大小便污染后要及时清洁,避免皮肤感染。
四、呼吸道护理
1.有效咳嗽咳痰: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对于年长且能配合的患者,可教其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对于年幼患者,可定时为其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轻拍。
2.呼吸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增加肺活量,预防肺部并发症,根据患者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儿童可通过吹泡泡等游戏形式辅助进行呼吸锻炼。
五、泌尿系统护理
1.预防尿路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一般每天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ml左右,儿童要根据年龄适当调整饮水量,避免过多或过少,定时更换尿管(若有留置尿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尿路感染。
2.膀胱功能训练:对于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如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收缩功能,儿童若存在长期卧床情况,也要关注其膀胱功能状态,适时进行相关训练。
六、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的饮食,促进骨折愈合,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可通过新鲜蔬菜、水果补充,钙的摄入可多吃奶制品、虾皮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保证充足营养以支持骨折修复和身体发育。
2.合理进食:根据患者消化功能等情况调整饮食,对于卧床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防止便秘,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粗粮等,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要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儿童则要注意食物的安全性和适宜性,避免食用过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七、心理护理
1.关注情绪变化:腰椎骨折患者由于疼痛、活动受限等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亲切的态度、游戏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家长在旁要给予配合,共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