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外伤和骨质疏松是常见病因,有局部症状和神经损伤相关症状,通过X线、CT、MRI诊断,分保守和手术治疗,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康复重要,特殊人群需注意预防。
一、定义
腰椎骨折是指腰椎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中断,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腰椎在人体躯干活动和负重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等因素影响时,容易发生骨折。
二、常见病因
1.外伤因素
高处坠落:从较高处坠落时,身体与地面或其他硬物撞击,腰椎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容易导致骨折。例如建筑工人高空作业坠落,很可能引发腰椎骨折。
车祸伤:车辆发生碰撞时,车内人员的腰椎会因惯性等因素受到猛烈的加速、减速或扭曲力,从而引发骨折。
重物砸伤:腰部直接被重物砸中,也会造成腰椎骨折,如工地重物掉落砸中工人腰部。
2.骨质疏松因素:对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丢失,骨密度降低,骨骼变得脆弱。即使是轻微的外力,如日常的弯腰、咳嗽等,也可能引发腰椎骨折。例如老年女性在平地行走时不慎滑倒,就可能导致腰椎骨折。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患者往往不能站立、翻身等,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例如腰椎骨折患者在尝试移动腰部时,疼痛会加剧。
肿胀:骨折部位周围可能出现肿胀,这是由于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等原因引起。
畸形:严重的腰椎骨折可能会出现局部畸形,如腰椎生理曲度改变等,通过外观可初步判断。
2.神经损伤相关症状:如果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可能会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例如骨折压迫脊髓神经时,患者下肢可能感觉减退,活动困难,严重者会影响二便功能。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腰椎骨折的部位、骨折类型等情况,能发现明显的骨折线等改变,但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或脊髓、神经周围的情况显示不够清晰。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腰椎骨折的细节,如骨折碎片的移位情况、椎管内是否有骨块占位等,有助于准确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
MRI检查:对于脊髓、神经等软组织损伤情况显示较好,能明确是否有脊髓水肿、神经受压等情况,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的腰椎骨折,如压缩程度较轻且无神经损伤等情况,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一般需要卧床6-8周,在此期间需要严格卧床,避免腰部活动。同时可配合药物治疗,如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等。
2.手术治疗
当腰椎骨折较为严重,如压缩骨折压缩超过1/3、伴有神经损伤症状、骨折不稳定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通过手术恢复腰椎的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等。
六、预后及康复
1.预后:腰椎骨折的预后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以及是否合并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如果治疗及时且得当,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一定的腰部功能,但严重的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可能会遗留下肢功能障碍等问题。
2.康复: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治疗都非常重要。在骨折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早期的下肢肌肉收缩训练、后期的腰部功能锻炼等,有助于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预防腰椎骨折方面,需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骨骼强度,改善生活环境减少跌倒风险等。而对于儿童,虽然儿童腰椎骨折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也需要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因为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正确的治疗和康复对其未来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