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疑似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相关症状(如不明原因乏力、消瘦、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隐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或家族中有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常规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或自身抗体阳性时,均需及时就医排查自身免疫性肝硬化。
一、出现疑似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相关症状时
1.一般全身症状方面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且这种乏力持续时间较长,经休息后不能缓解,同时伴有食欲减退,甚至逐渐出现消瘦情况,需考虑就医。例如,原本能正常从事日常活动的人,突然感觉极度疲倦,连简单的家务劳动都难以完成,且食欲明显下降,体重在短时间内(如1-2个月)减轻5%以上,就应警惕。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年轻人可能还会影响工作效率,老年人则可能更易被家属发现生活状态的变化。
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需就医。皮肤颜色逐渐变黄,尤其是脸部、颈部、手部皮肤,巩膜(白眼球)也变得发黄,这是因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会影响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导致胆红素升高。对于儿童来说,皮肤黄染可能更易被家长察觉,因为儿童皮肤相对较嫩,颜色变化更明显;而老年人可能对轻度黄染不太敏感,需家属密切观察。
2.消化系统症状方面
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疼痛位置多在右侧季肋部,疼痛程度可轻可重,有时呈间歇性发作。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会使肝脏肿大,牵拉肝包膜引起疼痛。如果这种腹痛持续超过1周,且有逐渐加重趋势,应及时就医。不同性别患者表现差异不大,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会混淆症状,需仔细鉴别。
出现腹胀症状,且腹胀感较明显,影响正常的进食和活动,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就医。腹胀可能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后,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紊乱导致。例如,进食少量食物就感觉腹部饱胀不适,还经常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这种情况持续存在就应引起重视。
二、有相关高危因素时
1.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
本身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出现上述疑似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症状时更应及时就医。因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肝外表现,这些患者体内存在自身免疫紊乱的基础,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的风险较高。例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10年以上的患者,若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排查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的可能。
2.家族中有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者
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硬化),那么本人属于高危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比如家族中父母一方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其子女应每隔半年左右检查一次肝功能和自身抗体谱等项目,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三、检查发现异常时
1.常规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时
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同时胆红素也有不同程度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功能指标异常情况,需进一步就医排查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例如,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至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同时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就需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测等相关检查来明确是否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不同年龄的人群在体检时发现异常,处理流程基本相似,但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检查项目的选择和解读上可能需要更谨慎,由专业儿科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发现自身抗体阳性时,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即使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也需要就医评估是否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因为这些自身抗体阳性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重要血清学标志,尤其是抗平滑肌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有较高的特异性,一旦发现自身抗体阳性,应进一步进行肝脏超声、肝穿刺活检等检查来明确肝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