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单侧小关节脱位护理包括体位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颈部制动,恢复期调整体位保持颈椎生理曲度;病情观察,包括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皮肤护理,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呼吸道护理,监测呼吸、促进排痰、调整环境;饮食护理,保证营养均衡、多饮水;心理护理,评估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
一、体位护理
1.急性期体位:颈椎单侧小关节脱位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颈部制动,一般采用平卧位,头部需用颈托固定,限制颈部的不必要活动,防止脱位进一步加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颈部肌肉力量较弱,颈托固定要更加稳妥,且需密切观察颈托固定的松紧度,过松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可能会影响颈部血液循环。
2.恢复期体位:在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调整体位,但仍要注意保持颈部的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仰头或侧头。可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卧位时适当抬高床头,但角度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0°,同时可在颈部下方垫薄枕,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调整体位时动作要轻柔缓慢。
二、病情观察
1.神经功能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二便情况。定期检查患者四肢的肌力、肌张力,观察有无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玩耍、简单指令等方式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是否正常,如发现患儿肢体活动较前减少或出现感觉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排尿困难、大便失禁等情况,这可能提示脊髓受压。
2.生命体征观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因为颈椎脱位可能影响交感神经,导致血压波动。对于老年患者,其生命体征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更要密切监测,一旦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如血压持续升高或降低、呼吸急促等,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三、皮肤护理
1.受压部位护理: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要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要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上,避免扭曲颈部。翻身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情况,检查有无红肿、破损等,对于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肩胛部等,可使用气垫床或减压敷料,预防压疮的发生。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可使用专门的儿童型减压垫。
2.保持皮肤清洁:定期为患者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汗液、尿液污染的部位要及时清理。为患者更换衣物时要轻柔,避免拖拽导致皮肤损伤。
四、呼吸道护理
1.呼吸功能监测: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可定期为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儿童患者由于咳嗽反射较弱,更要注意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可使用吸痰器,但操作要轻柔。
2.环境调整: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温度适宜(一般22℃~24℃),湿度适中(50%~60%),避免呼吸道感染。
五、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可通过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便秘。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保证营养摄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2.多饮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约1500~2000ml,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防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六、心理护理
1.心理状态评估: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由于颈椎脱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儿童患者的心理反应可能通过哭闹、情绪低落等表现出来,要耐心安抚。
2.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可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