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软骨损伤程度不同,走路与静养情况有别。轻度损伤可短时间缓慢平地行走但要避免增加髌骨压力活动,需适当休息;中度损伤一般不建议长时间走路,需较多静养时间,卧床可抬高患肢并可做非负重康复训练;重度损伤一般不建议走路,需严格静养,卧床保持正确体位,可做简单床上康复训练并观察变化。
一、轻度髌骨软骨损伤
1.可适当走路的情况
若髌骨软骨损伤较轻,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可进行短时间、缓慢速度的行走。适度的行走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避免长时间行走、快速行走以及上下楼梯等增加髌骨压力的活动。例如,研究表明,轻度髌骨软骨损伤患者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的缓慢平地行走,有助于维持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且不会加重软骨损伤。
对于儿童轻度髌骨软骨损伤,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适当的行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但要注意行走时的姿势正确,避免过度劳累。儿童行走时间和速度应根据其年龄和耐受情况调整,一般每次行走5-10分钟为宜。
2.静养的要求
即使是轻度损伤,也需要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要注意避免膝关节过度屈曲等加重髌骨软骨负荷的动作。例如,避免久坐后立即长时间站立行走,应先进行膝关节的适当活动准备。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身体相对较虚弱,轻度髌骨软骨损伤时更要注意休息,减少行走,防止加重不适。
二、中度髌骨软骨损伤
1.走路的限制
中度髌骨软骨损伤时,一般不建议长时间走路。长时间走路会使髌骨软骨承受较大压力,导致损伤进一步加重。患者行走时膝关节疼痛会明显加剧,影响关节功能恢复。例如,研究发现中度髌骨软骨损伤患者行走超过10分钟,就会出现明显的膝关节肿胀、疼痛加重等情况。
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经常需要长时间行走工作的人(如快递员等),中度髌骨软骨损伤时必须减少行走时间,更换工作方式或进行适当的工作调整,以避免损伤恶化。老年人中度髌骨软骨损伤时,由于其膝关节本身存在一定的退变基础,行走时更要严格限制,以免加速软骨损伤和膝关节退变进程。
2.静养的重要性
中度髌骨软骨损伤需要较多的静养时间。患者应尽量减少膝关节的活动,卧床休息时可适当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膝关节肿胀。静养期间可以进行一些非负重的膝关节屈伸练习等康复训练,以维持膝关节的活动度,但要避免增加髌骨压力的动作。对于儿童中度髌骨软骨损伤,静养时要注意避免其过度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利于损伤的修复,同时要密切观察损伤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修复能力与成人不同,但总体上充足的静养是恢复的关键。
三、重度髌骨软骨损伤
1.走路的情况
重度髌骨软骨损伤时,一般不建议走路。走路会使髌骨软骨承受极大的压力,导致疼痛剧烈,并且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甚至可能造成软骨进一步剥脱等严重后果。例如,重度髌骨软骨损伤患者行走时膝关节几乎无法支撑身体重量,会出现明显的跛行且疼痛难忍。
特殊人群如孕妇重度髌骨软骨损伤时,由于身体负担加重,更不能行走,需要绝对静养,因为行走会加重膝关节的负担,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同时要采取合适的体位休息,如侧卧位时在两腿之间夹枕头等,以减轻膝关节压力。
2.静养的具体措施
重度髌骨软骨损伤患者需要严格静养,卧床休息时要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膝关节受到压迫。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床上康复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等,以维持肌肉力量。同时要注意观察膝关节的肿胀、疼痛等情况变化,定期就医复查。对于儿童重度髌骨软骨损伤,静养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其不自主的活动,家长要加强看护,保证儿童处于有利于损伤修复的体位,并且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损伤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