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病有多种症状表现,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且不同类型有一定差异、儿童和老年人疼痛部位可能不典型,疼痛性质有隐痛、胀痛等;消化功能相关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其他相关症状有反酸烧心、嗳气等,不同人群受生活方式、生理时期等影响症状表现不同。
一、疼痛症状
1.疼痛部位
慢性胃病患者的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部分患者可能定位不准确,表现为心窝部周围疼痛。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病疼痛部位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胃溃疡患者的疼痛多在剑突下偏左,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疼痛多在剑突下偏右,但这种差异并非绝对,且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从年龄角度看,儿童慢性胃病相对少见,若儿童出现上腹部疼痛,也应考虑慢性胃病可能,但需结合儿童的喂养史、是否有先天性胃肠道发育异常等情况综合判断;对于老年人,由于感觉神经敏感性下降等因素,疼痛部位可能更不典型。
2.疼痛性质
常见的疼痛性质有隐痛、胀痛、钝痛、刺痛等。隐痛较为常见,患者感觉上腹部有持续的轻微疼痛,程度不是很剧烈;胀痛则表现为上腹部有胀满感,似有气体积聚;钝痛是一种较为沉闷的疼痛感觉;刺痛相对较少见,疼痛较尖锐。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的人群,慢性胃病发生率较高,疼痛性质可能更易出现不典型情况。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患者,其慢性胃病引起的疼痛性质也可能因胃黏膜长期受刺激而发生变化。
二、消化功能相关症状
1.食欲不振
慢性胃病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表现为对食物的欲望降低,进食量较正常减少。这是因为胃黏膜受损后,胃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患者会有饱腹感,从而不想进食。从年龄因素看,儿童食欲不振可能还与是否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等情况有关,比如锌缺乏可能导致儿童食欲减退,同时合并慢性胃病时会加重这种症状;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本身减退,再加上慢性胃病,食欲不振可能更为明显,且需要注意是否有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食欲改变与之混淆。
2.腹胀
腹胀是慢性胃病常见症状之一,患者感觉上腹部胀满不适,尤其是在进食后更为明显。这是由于胃的蠕动功能减弱,食物和气体在胃内积聚不能及时排空所致。在生活方式方面,经常久坐、缺乏运动的慢性胃病患者,腹胀可能更易发生,因为运动减少会影响胃肠蠕动;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加重腹胀症状,同时合并慢性胃病时会使腹胀情况更复杂。
3.恶心、呕吐
部分慢性胃病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恶心是一种上腹部不适并想要呕吐的感觉,呕吐则是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的现象。如果是幽门梗阻导致的慢性胃病,呕吐症状可能较为典型,呕吐物多为隔夜宿食,有酸臭味。从年龄角度,婴幼儿慢性胃病引起恶心、呕吐时需特别注意,因为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病情,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老年人出现恶心、呕吐时,要考虑是否有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合并的可能,因为老年人多种疾病共存的情况较为常见。
三、其他相关症状
1.反酸、烧心
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至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的现象;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烧灼感。这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胃食管反流所致。对于有肥胖问题的慢性胃病患者,由于腹腔压力增高,更容易出现反酸、烧心症状;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和子宫增大压迫胃部,也易出现反酸、烧心,同时合并慢性胃病时症状会加重,需要谨慎处理,因为很多药物在妊娠期使用受限。
2.嗳气
嗳气是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体外的现象,患者会感觉有气体从口腔排出。慢性胃病患者由于胃内气体产生过多或排出不畅,容易出现嗳气。从性别角度,女性在情绪波动较大时,比如焦虑、紧张等情况下,嗳气症状可能更易发作,同时合并慢性胃病时会相互影响,加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