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稳定性骨折,用颈托等制动并辅药;手术用于不稳定或伴神经损伤骨折,有前路后路等方式。康复分早期和后期,早期有颈部肌肉等长收缩及呼吸锻炼,后期有颈部活动度训练和神经功能康复,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和康复需适当调整。
一、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颈椎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例如一些轻度压缩性骨折且神经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的患者。
2.具体措施:
颈部制动:使用颈托或头颈胸支具固定颈部,限制颈椎的活动,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的环境。一般需要固定6-12周,具体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在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颈部的症状变化以及神经功能情况。
药物辅助: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例如儿童和老年人使用时需特别谨慎,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药物可能影响骨骼生长,老年人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药物代谢较慢,需调整剂量或选择更适合的药物。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不稳定骨折:如伴有明显移位、压迫脊髓或神经的颈椎骨折,这种情况下保守治疗无法恢复颈椎的稳定性,且可能导致神经功能进一步损伤,需要及时手术。例如骨折块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的患者。
伴有神经损伤的骨折:当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时,手术可以解除神经压迫,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2.手术方式
前路手术:通过颈部前方切口,暴露骨折部位,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以及植骨融合等操作。适用于颈椎前路的骨折病变,如颈椎椎体前柱的骨折等情况。
后路手术:通过颈部后方切口,对颈椎进行减压、内固定等操作。适用于颈椎后路的骨折病变,如涉及椎板等结构的骨折。手术中会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上有所不同,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内固定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对骨骼生长的影响,可能需要选择可吸收或更适合生长的内固定装置;老年人则需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如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需要在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以降低手术风险。
二、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
颈部肌肉锻炼:在骨折固定初期,可进行一些简单的颈部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如颈部用力对抗自身的阻力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每次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样可以维持颈部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不同年龄的患者锻炼强度需适当调整,儿童锻炼强度要小,避免过度疲劳,老年人则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强度。
呼吸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预防肺部感染。对于儿童,要采用适合儿童的呼吸训练方法,如吹气球等游戏化的方式;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重呼吸锻炼,可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等。
2.后期康复
颈部活动度训练: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逐渐进行颈部的屈伸、侧屈、旋转等活动度训练。例如先进行颈部缓慢的前屈,尽量使下颌靠近胸部,然后缓慢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等动作,每个动作保持10-15秒,重复5-10次,每天2-3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不同年龄患者的活动度恢复速度不同,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避免过度;老年人恢复较慢,要耐心进行训练。
神经功能康复:如果患者合并有神经损伤,在骨折治疗的同时或之后需要进行神经功能康复。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可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方法促进神经恢复,同时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训练,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儿童神经处于发育阶段,神经功能康复需要更加积极且谨慎,要根据儿童的发育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老年人神经恢复能力相对较差,康复过程更需要长期坚持,并注意防止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