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愈合可按X线表现分为肥大型和萎缩型,按病因分为感染性、血运不良性、营养不良性、医源性,肥大型表现为骨折端硬化等,萎缩型为骨折端脱钙等,感染性因骨折部位感染破坏血运等,血运不良性与骨折部位血运状况及多种因素有关,营养不良性因缺乏骨愈合营养物质,医源性与医疗操作相关。
肥大型骨折不愈合:X线表现为骨折端硬化,髓腔封闭,骨折端间有明显间隙,骨端萎缩疏松不连接,断端间有较多软骨痂形成,骨痂丰富但生长紊乱。这种类型往往是因为局部血运良好,但骨折端存在不稳定因素,如固定不牢固等情况导致骨折难以愈合。例如,一些长骨骨折后,由于过早的不当活动,破坏了骨折端的稳定性,刺激局部形成较多的软骨痂,而无法转化为正常骨组织。
萎缩型骨折不愈合:X线显示骨折端脱钙,骨端分离,萎缩疏松,无骨痂形成。主要是因为局部血运严重不足,如骨折部位血供本身较差,或者骨折后局部受到严重损伤导致血运破坏严重,使得骨折端缺乏足够的营养来促进骨愈合,断端无法形成有效的骨痂连接。比如小腿中下1/3骨折,由于该部位的解剖特点,血运相对较差,容易出现萎缩型骨折不愈合。
按病因分类
感染性骨折不愈合:多是由于骨折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破坏了骨折端的血运以及正常的骨愈合过程。常见于开放性骨折清创不彻底,或者骨折后伤口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等情况。感染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影响成骨细胞的活性和骨组织的修复,使得骨折难以愈合。例如开放性骨折后,细菌侵入骨折部位,引发骨髓炎等感染性疾病,进而导致骨折不愈合。
血运不良性骨折不愈合:由骨折部位的血运状况不佳引起。除了前面提到的骨折部位自身血供特点导致的情况外,还可能因为骨折时血管损伤严重,如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的血运主要依靠关节囊外动脉环发出的小动脉供应,骨折时这些血管容易受损,导致股骨头血运障碍,从而引起骨折不愈合。不同年龄的患者,血运不良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存在动脉硬化等情况,更容易出现血运不良相关的骨折不愈合。女性在一些特殊生理时期,如绝经后,骨代谢等情况变化,可能也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运,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骨折部位的血运,增加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有既往骨折病史或者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血运不良性骨折不愈合的风险相对更高。
营养不良性骨折不愈合:多见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如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挑食偏食等情况的人群。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缺乏骨愈合所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钙、维生素等,影响成骨细胞的功能和骨基质的形成,从而阻碍骨折的愈合。例如,一些患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营养吸收障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性骨折不愈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如果营养不良,会明显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因为儿童骨折愈合本身依赖于良好的营养供应来支持骨的生长和修复。
医源性骨折不愈合:与医疗操作相关。比如骨折固定不当,内固定物选择不合适、放置位置不正确等,导致骨折端不稳定,影响骨折愈合。另外,手术过程中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过多,也可能引起骨折不愈合。例如,在骨折手术中,过度剥离骨膜,破坏了骨折端的血运,使得骨折难以愈合。不同年龄的患者,医源性因素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可能不同,儿童由于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操作对其骨骼血运等影响的耐受程度与成人不同,需要更加精细的手术操作来避免医源性骨折不愈合。女性在接受骨折治疗时,由于身体结构等特点,医源性因素导致骨折不愈合的情况也需要特别关注,比如在骨盆骨折等手术中,要考虑女性盆腔的特殊解剖结构对手术操作和骨折愈合的影响。生活方式中,如果患者在骨折治疗后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等,也可能增加医源性骨折不愈合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