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疣
骨疣即骨质增生、骨刺,是关节软骨磨损破坏致骨头修补硬化增生的骨科疾病,由关节退变、损伤、遗传等致,好发于颈椎等部位,不同部位表现异,可通过X线等检查诊断,治疗分无症状和有症状情况,预防要合理运动、保持正确姿势、控制体重、延缓衰老,中老人及特定高危人群需关注。
发病机制
关节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关节会发生退变,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骨质会出现代偿性增生,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这是骨疣最常见的发生原因。例如,中老年人的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由于长期的磨损,容易出现骨疣。
损伤因素:长期反复的关节损伤,如运动员频繁的关节活动、劳动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关节损伤等,也会刺激骨头增生形成骨疣。比如,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容易出现骨疣。
遗传因素:部分骨疣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遗传性的关节疾病可能会增加骨疣发生的风险。
好发部位及表现
好发部位:常见于颈椎、腰椎、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例如,颈椎骨疣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引起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腰椎骨疣可能会刺激腰椎神经根,导致腰痛、下肢放射痛等;膝关节骨疣会使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不同部位表现
颈椎骨疣:如果骨疣刺激到颈部的神经根,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若压迫脊髓,可能会导致行走不稳、四肢乏力等脊髓受压的表现。
腰椎骨疣:当腰椎骨疣刺激腰椎神经根时,会出现腰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的情况,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可能会加重;如果骨疣对马尾神经造成压迫,可能会引起大小便失禁等严重症状。
膝关节骨疣:患者会感到膝关节疼痛,尤其是在上下楼梯、蹲起时疼痛明显,膝关节可能会出现肿胀,活动时可听到摩擦音,严重时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屈伸活动。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骨疣的常用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骼边缘有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可能会变窄等情况。例如,膝关节X线片可见膝关节边缘有骨质增生影,关节间隙变窄。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骨疣,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疣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比如,颈椎CT可以精确显示颈椎骨疣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情况。
MRI检查:能够更好地显示软组织的情况,对于判断骨疣是否压迫神经、血管等软组织有重要意义。例如,腰椎MRI可以观察到腰椎骨疣是否压迫神经根及脊髓的信号改变。
治疗与预防
治疗:骨疣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来选择。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当出现疼痛等症状时,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方法。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去除骨疣以缓解症状。
预防:
合理运动:适当进行一些对关节负荷较小的运动,如游泳、散步等,有助于维持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减少骨疣发生的风险。避免长时间进行剧烈的、对关节冲击大的运动,如长时间跑步、爬山等。
正确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避免不良姿势对关节造成过度的压力。例如,久坐的人要注意保持腰部挺直,避免弯腰驼背。
控制体重:过重的体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容易导致关节退变和骨疣的发生。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保护关节。
延缓衰老:中老年人可以通过补充钙质、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以及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等方式,延缓骨骼的衰老过程,降低骨疣的发生几率。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骨疣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骨疣。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变化,也可能增加骨疣的发生风险。有长期关节损伤史、肥胖、家族中有骨疣病史等情况的人群属于骨疣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加注意预防和早期发现骨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