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在病变部位、深度、症状表现、内镜及病理表现、治疗药物选择倾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复发情况和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肠壁全层,症状多样,复发率高,预后有并发症及一定癌变风险;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下层,腹泻伴黏液脓血便等,也易复发,长期炎症有癌变风险,治疗及预后各有特点。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从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但一般不累及小肠。
病变深度
克罗恩病:病变可累及肠壁全层,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等,可出现肠粘连、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一般较浅,很少累及肠壁全层,少见肠穿孔、肠粘连等严重并发症,但中毒性巨结肠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症状表现
克罗恩病:常见症状有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伴腹鸣,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腹泻,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和黏液;此外,还可出现腹部包块、瘘管形成、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泻,伴有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明显;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有疼痛-便意-缓解的规律;全身症状可有发热、消瘦、贫血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
内镜表现
克罗恩病:内镜下可见病变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病变之间的黏膜正常;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可见纵行溃疡、匐行性溃疡,溃疡周围黏膜正常或呈鹅卵石样;肠腔可出现狭窄,有时可见炎性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可见病变连续性分布;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脆性增加,易出血;可见多发糜烂或浅溃疡,严重者可见大片溃疡;慢性病变可见假息肉形成、结肠袋变浅或消失等。
病理表现
克罗恩病:病理特点为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状溃疡、黏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等,肠壁全层炎症是其重要特征。
溃疡性结肠炎:病理表现为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可见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等,固有膜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治疗药物选择倾向
克罗恩病:常用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等,对于有肠狭窄、肠梗阻等并发症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氨基水杨酸制剂(如5-氨基水杨酸)是轻中度患者的常用药物,重症患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穿孔等)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多为全结肠切除加回肠袋肛管吻合术。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儿童患者)
克罗恩病:由于病变累及全消化道,可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患病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还可能影响青春期发育等。
溃疡性结肠炎:同样会影响营养吸收,导致儿童生长发育受影响,但相对克罗恩病,其对小肠的影响较小,在营养支持等治疗下,部分儿童患者生长发育受影响程度可能相对克罗恩病轻一些,但也需密切关注其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指标。
复发情况
克罗恩病:复发率较高,即使经过治疗病情缓解后,仍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可能与疾病本身的慢性炎症特点、肠道免疫调节异常等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也容易复发,尤其是在停药后,复发与病情控制情况、是否规律用药等因素相关,且部分患者会逐渐发展为慢性持续型或反复发作型。
预后差异
克罗恩病:虽然部分患者可通过治疗缓解病情,但疾病常呈慢性、复发-缓解的过程,部分患者会出现肠粘连、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少数患者可能发生癌变,但相对溃疡性结肠炎癌变风险较低。
溃疡性结肠炎: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可得到控制,但有部分患者会反复发作,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尤其是病程较长、病变广泛的患者,癌变风险相对增加,全结肠切除术后可去除癌变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