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创伤因素如初始创伤严重程度和治疗不及时,骨骼自身因素如骨质疏松、骨骼疾病,还有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因素,这些因素分别从不同方面导致骨折后愈合异常进而形成陈旧性骨折。
一、创伤因素
(一)初始创伤严重程度
严重的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等可导致骨折,此类初始创伤能量大,骨折断端移位明显、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若早期治疗不恰当,容易发展为陈旧性骨折。例如,高速车祸导致的下肢骨折,骨折端粉碎、移位显著,若初期复位固定不佳,就可能遗留陈旧性骨折情况。对于儿童,严重创伤后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也可能出现陈旧性骨折,儿童骨骼虽有一定再生修复能力,但严重创伤超出其自身修复能力范围且未得到规范处理时同样会发展为陈旧性骨折。
(二)创伤治疗不及时
受伤后未能及时就医进行正确的骨折处理,骨折断端未得到妥善固定,导致骨折断端在异常位置愈合,形成陈旧性骨折。比如,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患者受伤后数天才被送往医院,此时骨折断端已出现错位愈合等情况,发展为陈旧性骨折。老年人由于行动相对迟缓,受伤后可能未能及时察觉或及时就医,也容易因创伤治疗不及时而出现陈旧性骨折,老年人本身骨骼强度下降,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受伤后更易遗留问题。
二、骨骼自身因素
(一)骨质疏松
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时骨骼的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折后愈合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甚至发展为陈旧性骨折。例如,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由于骨骼自身修复能力差,骨折断端难以正常愈合,容易转变为陈旧性骨折。儿童若存在先天性骨质疏松等骨骼发育异常疾病,也会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增加陈旧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先天性骨质疏松儿童骨折后愈合速度慢于正常儿童,若未得到有效干预,就可能发展为陈旧性骨折。
(二)骨骼疾病
如骨肿瘤、骨髓炎等骨骼疾病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修复功能。骨肿瘤患者骨骼本身存在病变,骨折后难以按照正常的生理过程愈合,容易形成陈旧性骨折;骨髓炎患者由于炎症的存在,破坏了骨骼的血液供应和正常结构,骨折后愈合受到严重影响,极易发展为陈旧性骨折。对于患有骨骼疾病的特殊人群,如患有骨肿瘤的青少年或患有骨髓炎的老年人,在骨折发生后更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因为其发生陈旧性骨折的风险较正常人更高。
三、其他因素
(一)年龄因素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再生能力,但如果骨折后处理不当,仍可能出现陈旧性骨折,比如儿童青枝骨折未得到正确的固定和处理,也可能发展为愈合不良的陈旧性骨折情况;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骼的各项生理功能衰退,包括骨代谢、血液循环等,骨折后愈合能力明显下降,更易发生陈旧性骨折,老年人即使是轻微的创伤,如摔倒导致的腕部骨折,若治疗不规范,也可能转变为陈旧性骨折。
(二)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骨骼的血液供应和骨代谢,导致骨折愈合延迟,增加陈旧性骨折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吸烟的骨折患者,其骨折愈合时间较不吸烟患者明显延长,更容易出现陈旧性骨折。酗酒人群,酒精会干扰骨骼的正常代谢,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同样不利于骨折愈合,增加陈旧性骨折发生几率。对于有长期吸烟或酗酒生活方式的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促进骨折愈合,以降低陈旧性骨折的发生风险。
(三)基础病史因素
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高血糖环境会影响伤口愈合和骨折愈合,糖尿病患者骨折后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且骨折愈合速度减慢,从而增加陈旧性骨折的发生可能性。例如,糖尿病患者发生足部骨折后,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骨折部位感染风险升高,同时骨折愈合迟缓,更易发展为陈旧性骨折。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骨折治疗前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创造良好的骨折愈合条件,减少陈旧性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