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手术后需从伤口护理、卧床与体位管理、康复锻炼、饮食、排尿与排便及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护理,伤口护理要关注不同人群异常情况,卧床与体位管理需注意卧床时长、体位正确及变换方式,康复锻炼分早期、中期、后期且不同人群锻炼需注意事项,饮食要营养均衡且控制量,排尿排便要采取相应措施诱导及预防,还需定期按医嘱复查。
一、伤口护理方面
腰椎骨折手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若为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其抓挠伤口,防止伤口感染。
二、卧床与体位管理方面
卧床休息:术后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一般根据手术情况卧床2-8周不等。卧床期间要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对于老年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出现压疮等并发症,需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保持身体轴线一致,避免脊柱扭曲。儿童患者卧床时要注意床垫的舒适度,防止因卧床不适导致躁动影响恢复。
体位变换: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逐渐进行体位变换,但要避免腰部过度弯曲、扭转等动作。例如从平卧位向侧卧位变换时,要有人协助,保持躯干呈一条直线。
三、康复锻炼方面
早期康复锻炼:术后1-2周可开始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的收缩舒张练习,每次收缩持续5-10秒,放松10秒,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较弱,可适当缩短每次练习时间,增加练习次数。儿童患者进行下肢肌肉锻炼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
中期康复锻炼:术后2-3周可在佩戴支具的保护下,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抬高角度逐渐增加,一般不超过70°,每次持续10-15秒,每组5-10次,每天3-4组。同时可开始进行腰背肌的轻度锻炼,如五点支撑法等,但动作要缓慢、轻柔。老年患者进行中期康复锻炼时要注意监测自身耐受情况,避免因锻炼强度过大导致腰部疼痛加剧。儿童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时需在家长和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
后期康复锻炼:术后3-6周可逐渐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和难度,如进行俯卧位小飞燕锻炼等,但要根据个人恢复情况循序渐进。一般每次小飞燕锻炼持续3-5秒,放松5-10秒,每组5-10次,每天3-4组。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在后期康复锻炼时都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
四、饮食方面
营养均衡:术后患者要保证饮食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等。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维生素和钙对骨骼健康有益。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可适当增加易消化的富含营养的食物摄入。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正常发育。
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防止体重过度增加,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腰部的负担,不利于腰椎的恢复。
五、排尿与排便方面
排尿:术后患者可能因卧床不习惯而出现排尿困难,可通过听流水声、下腹热敷等方法诱导排尿。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等问题,更要关注排尿情况,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导尿等处理。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尿道清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排便:鼓励患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香蕉等,以预防便秘。若出现便秘,可适当使用缓泻剂,但要避免用力排便,防止增加腹压影响腰椎恢复。老年患者由于胃肠蠕动较慢,更容易发生便秘,需特别注意饮食调节和排便习惯的养成。儿童患者要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因排便问题导致身体不适。
六、定期复查方面
术后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进行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需要复查X线、CT等检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腰椎恢复情况。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都要严格遵循复查时间,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