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股骨头骨折,需从加强自身防护、控制基础疾病、避免不良生活习惯三方面入手。加强自身防护要根据不同人群在运动和日常活动中采取相应安全措施;控制基础疾病需针对骨质疏松症等进行骨密度检查、规范治疗及控制其他慢性病血糖等;避免不良生活习惯要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证钙等营养摄入。
一、加强自身防护
1.运动方面
老年人:老年人骨骼强度下降,在进行运动时需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避免在不平整、湿滑的地面活动,防止摔倒。例如在公园散步时,应选择铺设有防滑地砖且地面干燥的区域。同时,可进行一些增强骨骼强度和平衡能力的运动,如太极拳,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太极拳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减少因平衡失调导致的摔倒风险。
儿童:儿童活泼好动,家长应避免让儿童在有危险隐患的环境中玩耍,如楼梯口、有尖锐物品的区域等。在儿童进行户外跑跳等活动时,要在旁边进行看护,确保儿童运动安全,减少因意外碰撞或摔倒引发股骨头骨折的可能。
青壮年:青壮年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或从事高危职业(如建筑工人等)时,要佩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如在建筑工地工作时佩戴安全帽、护膝等,运动时选择合适的护具保护髋关节,降低受伤风险。
2.日常活动方面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上下楼梯时都要稳步慢行,不要奔跑、跳跃。夜间起夜时,要先打开灯光,确保看清道路后再行动,避免因视线不佳而摔倒。对于居住在高层的人群,要确保楼梯间的照明良好,扶手牢固,方便上下楼时抓握。
二、控制基础疾病
1.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一般50岁以上的女性和65岁以上的男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如果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如补充钙剂(如碳酸钙,元素钙含量高,吸收较好)和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一般成年人每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建议为400-800国际单位。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负重运动,如快走,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60分钟,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降低因骨质疏松导致股骨头骨折的风险。
其他人群:一些患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的人群也可能出现骨质疏松相关问题,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从而降低股骨头骨折的发生几率。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规范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调整治疗方案。
2.其他慢性疾病
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会影响骨骼的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加骨折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同时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此外,定期进行足部和下肢血管神经的检查,因为糖尿病可能会引起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感觉,间接增加摔倒受伤进而导致股骨头骨折的风险。
三、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1.戒烟限酒
吸烟会影响骨骼的血液供应,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的功能,从而导致骨量丢失,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股骨头骨折的可能性。饮酒过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能导致肝脏损伤等问题,间接影响骨骼健康。因此,应尽量戒烟,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1克酒精相当于10毫升啤酒、5毫升黄酒、30毫升葡萄酒或1.5毫升白酒)。
2.合理饮食
保证充足的钙摄入,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建议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牛奶。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以维持骨骼和身体的正常功能。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C等的摄入,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对骨骼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