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枝骨折是儿童特有的不完全骨折,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因儿童骨骼柔韧易在运动中受外力致弯曲变形。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轻度畸形,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保守外固定为主,预后愈合快但需随访。家长要做好护理,保证患儿营养和关注心理。
好发人群及原因
好发人群:主要发生在儿童群体,尤其是10岁以下的儿童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质相对柔软、有弹性。
原因:儿童活泼好动,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撞击等情况,而其骨骼的特性使得在较小外力下就可能出现青枝骨折。例如儿童在奔跑时不慎摔倒,上肢或下肢受到间接外力,就可能引发青枝骨折。
青枝骨折的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疼痛,儿童可能会哭闹不安,尤其是在触碰或活动受伤肢体时,疼痛会加剧。
肿胀:骨折部位周围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这是由于骨折导致局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等原因引起。
畸形:虽然是不完全骨折,但有时也能观察到轻度的肢体畸形,比如肢体的弯曲程度与正常肢体不同,但不像完全骨折那样有明显的断端移位形成的畸形。
全身症状:一般来说,单纯的青枝骨折全身症状不明显,除非骨折伴有严重的复合伤等情况才会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青枝骨折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受伤部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触摸受伤部位,了解是否有压痛、异常活动等情况。异常活动是指在原本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这是骨折的一个重要体征,但青枝骨折的异常活动相对轻微。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青枝骨折的常用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看到骨骼的连续性部分中断,有骨皮质的皱褶、凹陷或隆起等表现,能够明确骨折的部位和大致情况。不过,对于一些隐匿性的青枝骨折,可能需要多次摄片或者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
CT检查:在某些复杂情况下,比如需要更精确地判断骨折的细微结构、骨折线的走行等,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青枝骨折,如儿童的腕部、足部等部位的骨折,CT能更好地显示骨折情况。
青枝骨折的治疗
保守治疗为主
外固定:由于青枝骨折属于不完全骨折,骨折端相对稳定,通常采用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等。通过外固定可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例如,对于儿童上肢的青枝骨折,可以用石膏将上肢固定在功能位,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让骨折端在稳定的环境下逐渐愈合。
注意事项:在固定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和肢体的活动情况,因为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长时间固定可能会出现皮肤压迫等问题。同时,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根据骨折愈合进度调整外固定的方案。
青枝骨折的预后
愈合较快:儿童的骨骼再生能力较强,青枝骨折一般愈合速度比较快。在经过适当的固定治疗后,大多数患儿的骨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愈合,而且愈合后一般不会遗留明显的功能障碍。例如,经过规范治疗的儿童青枝骨折患儿,在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基本恢复正常,能够正常进行日常活动和运动。
需注意随访:虽然青枝骨折预后较好,但仍需要进行随访观察,确保骨折完全愈合且没有出现畸形愈合等情况。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特殊人群(儿童)青枝骨折的温馨提示
家长护理注意:对于儿童青枝骨折的家长来说,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好患儿的外固定护理。避免患儿过度活动受伤肢体,防止骨折端移位等情况发生。同时,要注意保持固定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在饮食方面,要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营养,尤其是富含钙、维生素D等有助于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如让患儿多吃一些奶制品、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骨折愈合。另外,要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因为骨折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痛苦和不便,可能会出现焦虑等情绪,家长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关心和安抚,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