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类型,由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致神经根受刺激压迫,有疼痛、麻木、无力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非手术治疗有牵引、物理、药物等,严重者手术,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发病机制
颈椎退变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会发生退变,髓核突出或脱出,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这些退变产物可能会压迫神经根。例如,颈椎间盘的水分减少,弹性降低,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向周围突出,当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到相邻的神经根时,就会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症状。
慢性劳损:长期的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工作、玩手机等,会使颈椎处于非正常的弯曲状态,增加颈椎的负荷,加速颈椎的退变,从而容易诱发神经根型颈椎病。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由于长时间保持低头姿势,颈椎承受的压力较大,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
疼痛:疼痛是常见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颈肩痛,疼痛可向上肢放射,疼痛性质可为酸痛、刺痛或灼痛等。比如,患者可能会感到颈部疼痛,同时上肢也出现放射性疼痛,在咳嗽、打喷嚏时,由于腹压增加,可能会使疼痛加剧。
上肢麻木:神经根受到压迫后,患者常出现上肢麻木的症状,麻木区域与受压神经根分布区一致。例如,若颈5-6神经根受压,可能会出现前臂桡侧、拇指、示指麻木等情况。
上肢无力: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肢无力的现象,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上肢的精细动作,如持物不稳、不能完成写字、拿筷子等动作。
三、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一些特殊的体格检查,如压颈试验(Spurling征),让患者端坐,头偏向患侧,医生用手在其头顶加压,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受压。还有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医生一手扶患侧颈部,一手握患侧手腕,将其上肢外展,若患肢出现放射痛或麻木,则为阳性,也提示神经根受刺激。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宽度等情况,若存在颈椎退变,如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等,有助于辅助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清晰地显示颈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结构,可明确神经根受压的部位和程度,是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四、治疗与康复
非手术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症状。一般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但牵引的重量和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理疗等,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按摩可在一定程度上放松颈部肌肉,减轻神经根受压;理疗包括超短波、红外线等,也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对于一些伴有神经水肿的患者,可能会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
手术治疗:对于经过长时间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
五、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对较少,但如果有长期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玩电子设备等,也可能诱发。儿童患者在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纠正不良姿势、进行适当的颈部康复锻炼等,避免过早使用手术治疗。
女性: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更注重颈部的外观,一些时尚的颈部姿势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如长时间佩戴过紧的高领衣物等。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治疗。
中老年人群: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退变加重,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几率增加。中老年患者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身体状况,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权衡利弊,如手术治疗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
有既往病史人群:如果患者有颈椎外伤史等既往病史,更容易发生颈椎退变,从而诱发神经根型颈椎病。这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颈部的保护,定期进行颈部检查,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