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后需从患肢护理、伤口护理、康复锻炼、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患肢要抬高以促血液回流,观察血运感觉;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并观察愈合情况;康复锻炼分早期、中期、后期逐步进行;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营养、避免患肢过度负重和保证休息。
一、固定后患肢的护理
1.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在休息时可以使用枕头等将患肢垫高,一般建议抬高15-30度左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血液循环特点,更应注意适当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2.观察患肢血运和感觉: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以及手指或脚趾的活动情况。如果出现皮肤颜色苍白、发紫,温度明显降低,感觉麻木或活动障碍等情况,可能是固定过紧等原因导致的血液循环或神经受压问题,需及时就医。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血管和神经功能衰退的情况,更要密切观察,因为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血运和感觉异常可能不易察觉但后果更严重。
二、伤口护理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果是开放性尺骨鹰嘴骨折进行了手术内固定,要注意伤口的清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换药,避免伤口沾水,防止感染。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活泼好动,更要注意保护伤口,防止意外污染伤口。
2.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留意伤口是否有渗血、渗液、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例如,若发现伤口周围红肿范围扩大,可能提示有感染迹象,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三、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锻炼(固定后1-2周内)
肌肉等长收缩:在固定后早期,可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比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或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因为儿童的配合度可能相对较低,但早期的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
远端关节活动: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等远端关节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例如,让患者进行握拳、伸指等动作,每次活动10-15次,每天3-4组。
2.中期康复锻炼(固定后2-6周)
肘关节屈伸锻炼: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开始进行肘关节的屈伸锻炼,但要注意活动范围不宜过大,避免影响骨折固定。可以借助简单的辅助工具,如利用重力或在他人帮助下缓慢进行屈伸,每次活动幅度逐渐增加,但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关节活动度本身可能较差,在进行肘关节屈伸锻炼时要更加缓慢、轻柔,避免过度活动导致损伤。
3.后期康复锻炼(固定6周后)
逐渐增加活动范围: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渐增加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可以进行主动的肘关节屈伸、旋转等锻炼。例如,患者可以尝试用患肢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如洗脸、梳头、穿衣等,以逐步恢复肘关节的功能。在进行这些锻炼时,要注意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四、生活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
增加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骨折的愈合。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维生素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骨折愈合。对于儿童患者,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对其生长发育和骨折恢复尤为重要;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吸收。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或导致炎症反应加重,应尽量避免食用。
2.日常活动
避免患肢过度负重:在骨折固定后,要避免患肢过早地进行负重活动,防止影响骨折的愈合。例如,在骨折未完全愈合前,不要用患肢提拿重物等。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要有人在旁协助,防止摔倒等意外情况导致骨折移位。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对骨折愈合和整体健康恢复都有好处。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老年患者,都需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