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伤(多种药物可致,不同人群因用药情况有差异)、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人群)、脂肪性肝病(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遗传代谢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以及其他原因(感染性疾病、心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
一、病毒性肝炎
1.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儿童及青少年感染相对多见,比如在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易传播,病毒感染肝脏后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等,导致肝功能异常。
2.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等,不同年龄、性别均可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病毒持续复制,会持续损伤肝细胞,引起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升高等异常。
3.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血液传播,感染后易转为慢性,年龄无特定偏向,长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逐渐导致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影响肝功能。
4.丁型肝炎病毒:需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感染,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似,会加重肝脏损害,使肝功能异常情况更复杂。
5.戊型肝炎病毒:也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见于青壮年,感染后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导致严重的肝功能异常。
二、药物性肝损伤
1.各类药物:许多药物都可能引起肝损伤,如抗生素中的异烟肼、利福平,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等,不同年龄、性别因用药情况不同而有差异,例如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使用上述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
三、酒精性肝病
1.长期大量饮酒人群: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在肝脏代谢,产生有害物质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等,进而导致肝功能异常,随着饮酒量增加和饮酒时间延长,病情可逐渐进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四、脂肪性肝病
1.肥胖人群:尤其是腹型肥胖者,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过多脂肪在肝脏堆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等,年龄范围较广,儿童肥胖也可能导致脂肪性肝病,进而出现肝功能异常。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代谢紊乱,易发生脂肪性肝病,影响肝功能,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均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需注意控制血糖、血脂以改善肝脏状况。
五、自身免疫性肝病
1.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人群: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脏细胞,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引起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球蛋白升高等。
2.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主要发生于中年女性,免疫系统攻击胆管细胞,导致胆管炎症、破坏,胆汁淤积,进而影响肝功能,出现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升高等异常。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多见于中青年男性,胆管发生纤维化、狭窄等病变,胆汁排泄受阻,引起肝功能异常,病情逐渐进展可导致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六、遗传代谢性肝病
1.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儿童及青少年多见,由于铜代谢异常,铜在肝脏沉积,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同时可出现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症状。
2.血色病:是铁代谢紊乱疾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体内铁过载沉积在肝脏等器官,引起肝细胞损伤、纤维化等,导致肝功能异常,还可累及心脏、胰腺等器官。
七、其他原因
1.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等,病原体毒素可损伤肝脏,导致肝功能异常;寄生虫感染,如肝吸虫感染,虫体在肝脏内寄生、繁殖,引起肝脏炎症、胆管病变等,影响肝功能。
2.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全心功能不全时,肝脏长期淤血,肝细胞缺氧、坏死,导致肝功能异常,常见于老年人有基础心脏病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患者。
3.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导致肝功能异常,尤其多见于儿童营养不良或长期节食减肥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