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骨折后需从休息与体位、饮食、康复锻炼、定期复查、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并注意体位,定期更换体位;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早期进行简单肌肉锻炼,中期逐渐增加强度和范围,后期逐步负重及加强相关肌肉锻炼;定期复查了解愈合情况并调整方案;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和注意保暖。
一、休息与体位
1.急性期休息:骶骨骨折后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过早下地活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卧床时可选择硬板床,仰卧位时可在膝下垫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缓解骶尾部的压力;侧卧位时应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两膝之间夹软枕,防止骨盆扭曲。对于儿童患者,因其骨骼和肌肉发育尚未完全,卧床休息更为重要,且需确保卧床姿势正确,避免影响骨骼正常发育。
2.体位调整:在休息过程中要经常更换体位,预防压疮等并发症。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拽患者,防止加重骨折部位的损伤。对于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更要注意翻身和皮肤护理,可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
二、饮食
1.营养均衡: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骨折的修复,可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可多喝牛奶、食用虾皮、豆制品等;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菠菜、动物肝脏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更高,更要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以满足骨骼生长和骨折修复的需要。
2.避免刺激性食物: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胃肠功能,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间接影响骨折的恢复。同时,要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影响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不利于骨折愈合。
三、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锻炼:在骨折后的早期(一般为1-2周内),可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锻炼,如踝关节的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等。这些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儿童患者,早期康复锻炼要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选择适合儿童的简单运动方式,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
2.中期康复锻炼: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一般为2-3周后),可逐渐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和范围。例如,在床上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以及腰部的轻度伸展运动等。但要注意锻炼的幅度和力度,避免引起疼痛和再次损伤。老年患者在进行中期康复锻炼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锻炼计划,避免因锻炼过度而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3.后期康复锻炼:骨折基本愈合后(一般为3周以上),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负重行走等锻炼,但要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和时间。同时,可进行一些增强腰部和盆底肌肉力量的锻炼,如仰卧起坐(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凯格尔运动等,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
四、定期复查
1.复查频率: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一般在骨折后的1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点进行复查。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生长活跃,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复查频率可能需要更密切一些,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
2.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方案:根据复查结果,如果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可以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恢复正常生活;如果愈合不佳,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措施,如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或采取其他治疗手段。
五、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1.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无论是坐立还是卧位,都不应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要定时改变姿势,减轻骶尾部的压力。例如,久坐时可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变换坐姿。对于经常需要久坐的人群,如办公室工作人员,要选择合适的座椅,保持正确的坐姿,使骶尾部能够得到较好的支撑。
2.注意保暖:要注意骶尾部的保暖,避免受寒。寒冷刺激可能会引起局部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的恢复。尤其是在季节交替及寒冷天气时,要适当增添衣物,可使用保暖垫等保持骶尾部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