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铁代谢相关及骨髓象检查,不同检查指标有不同意义,如血红蛋白等反映贫血情况,血清铁等体现铁代谢,骨髓象可见相应改变;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孕妇易缺铁影响自身及胎儿,儿童生长发育需铁多易因不良生活方式缺铁,老年人可能因消化道吸收差缺铁,检查时需考虑各人群特点。
一、血常规检查
1.血红蛋白(Hb):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提示可能存在贫血。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不同,例如6个月-6岁儿童Hb<110g/L、6-14岁儿童Hb<120g/L则考虑贫血,其意义在于血红蛋白水平反映了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缺铁性贫血时由于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导致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2.红细胞计数(RBC):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可能会减少,红细胞计数减少意味着血液中携带氧气的细胞数量减少,进一步影响氧气的运输和组织器官的供氧。不同年龄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与成人不同,通过红细胞计数结合血红蛋白等指标可辅助判断贫血的程度和性质。
3.红细胞形态:缺铁性贫血时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央淡染区扩大,这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缺铁性贫血的典型形态学改变,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可以初步提示可能存在缺铁性贫血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红细胞形态在缺铁性贫血时都可能出现相应改变,儿童也不例外,医生可根据此初步判断。
二、铁代谢相关检查
1.血清铁:血清铁降低是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成年男性血清铁参考值约为11-30μmol/L,成年女性约为9-27μmol/L,儿童的血清铁参考值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来说血清铁降低提示体内储存铁不足,影响了铁的供应,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2.总铁结合力(TIBC):总铁结合力升高,正常成年男性TIBC约为45-77μmol/L,成年女性约为54-77μmol/L,儿童的总铁结合力参考值也随年龄变化,总铁结合力升高反映了转铁蛋白合成增加,以试图结合更多的铁来满足机体需求,在缺铁性贫血时,由于铁缺乏,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而总铁结合力会相应升高。
3.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指标,血清铁蛋白降低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正常成年男性SF参考值约为30-400μg/L,成年女性约为15-200μg/L,儿童的血清铁蛋白参考值因年龄而异,血清铁蛋白降低提示体内储存铁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早期或铁摄入不足、丢失过多等情况。
三、骨髓象检查
1.骨髓涂片:骨髓涂片检查可见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红系中早幼红、中幼红比例增高,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减少,这是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的典型表现,通过骨髓象检查可以明确骨髓造血情况以及铁储存情况,对于诊断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人群的骨髓象在缺铁性贫血时都可能出现相应改变,儿童进行骨髓象检查时需谨慎操作,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由于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铁,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在进行检查时要更密切关注各项指标变化,因为孕妇缺铁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如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所以孕妇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缺铁情况并采取措施。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铁的需求量大,若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在检查时要注意儿童的配合度等情况,儿童的各项指标参考值与成人不同,医生在解读检查结果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因素,以便准确诊断和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消化道吸收功能减退等情况,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在进行检查时要注意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基础疾病等,老年人的铁代谢相关指标变化可能有其自身特点,医生需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病史等因素来判断是否为缺铁性贫血以及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