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愈合由局部因素(骨折端血供不良、分离或软组织嵌入、感染)和全身性因素(年龄、健康状况)导致,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植骨术、骨折端复位及内固定、截骨术)、物理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电刺激治疗)、药物治疗(促进骨代谢药物),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骨折不愈合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骨折不愈合的原因
1.局部因素
骨折端血供不良:长骨的两端为松质骨,血运丰富,而骨干为皮质骨,血运相对较差。当骨折发生在骨干等血运不佳的部位时,如胫骨中下1/3骨折,骨折端血供受到影响,容易导致骨折不愈合。此外,骨折端的损伤程度也会影响血供,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或骨折端有广泛软组织损伤时,会进一步破坏血运,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
骨折端分离或软组织嵌入:骨折后如果固定不牢固,骨折端出现异常活动,导致骨折端分离,使得骨折断端无法接触,影响骨痂形成。另外,骨折处如果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会阻挡骨折端的对合及愈合,常见于一些复杂的骨折情况。
感染:开放性骨折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感染会破坏骨折部位的局部环境,影响骨的生长和修复,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后,炎性介质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阻碍骨痂形成。
2.全身性因素
年龄:儿童的骨折愈合能力通常比成人强,但如果是严重的骨折或有其他全身性因素影响,儿童也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而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缓慢,骨的质量和修复能力下降,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例如,老年人骨质疏松时,骨的强度和修复能力降低,骨折后愈合难度增大。
健康状况:患有一些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等,会影响骨折的愈合。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细胞的生长和修复,会延缓骨折愈合甚至导致不愈合;营养不良时,身体缺乏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无法为骨折修复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等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影响骨的代谢和修复,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
二、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植骨术:通过植入自体骨、异体骨或骨替代材料来促进骨折愈合。自体骨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植骨方式,如髂骨植骨,其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异体骨移植则是使用他人的骨组织,但存在免疫排斥等风险。骨替代材料如人工骨等也可用于植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替代部分自体骨。
骨折端复位及内固定:重新对骨折端进行准确复位,然后通过钢板、髓内钉等内固定装置固定骨折端,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的环境。准确的复位可以使骨折端更好地接触,有利于骨痂形成;而坚固的内固定可以减少骨折端的异常活动,促进骨折愈合。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可以提高骨折愈合的几率。
截骨术:对于一些骨折不愈合且伴有明显成角、短缩等畸形的情况,可采用截骨术,将畸形的骨段截断后重新拼接,纠正畸形,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力学环境。例如,下肢骨折不愈合伴有明显短缩畸形时,通过截骨延长等操作可以恢复肢体的长度和力线,促进骨折愈合。
2.物理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利用体外冲击波刺激骨折部位,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诱导骨痂形成。体外冲击波可以穿透软组织到达骨折端,引起局部的生物学效应,加速骨折愈合过程。研究表明,体外冲击波治疗对于一些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骨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电刺激治疗:通过电刺激装置给骨折部位提供电流,促进骨组织的生长和修复。电刺激可以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调节骨的代谢过程。例如,对于一些血供不良导致的骨折不愈合,电刺激可能有助于改善局部的血运和骨的修复。
3.药物治疗
促进骨代谢药物:一些药物可以促进骨的形成和修复,如骨肽等。骨肽中含有多种促进骨代谢的活性成分,能够调节骨的代谢平衡,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有助于骨折愈合。但药物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一起使用。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骨折不愈合时,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摄入,以改善身体状况促进骨折愈合;儿童骨折不愈合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的特点,在治疗时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尽量避免过度侵入性的手术,优先考虑非手术或相对温和的治疗手段,同时密切关注儿童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生长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