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腰椎管狭窄可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康复锻炼(如游泳、散步、腰背肌锻炼)、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营养神经药物)、物理治疗(热敷、牵引);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者,方式为减压术,且老年人要注意基础疾病管理、术后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
一、非手术治疗
1.康复锻炼
对于老年人腰椎管狭窄,适度的康复锻炼很重要。例如游泳,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重量对腰椎的压力,使腰部肌肉得到锻炼,增强腰部的稳定性,每周可进行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因受凉导致腰部肌肉痉挛加重病情。散步也是不错的选择,每天坚持缓慢散步30分钟-1小时,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但要注意选择平坦的道路,避免崎岖不平的路面增加腰部负担。
腰背肌锻炼也可进行,如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每次10-15次,每天2-3组。但老年人进行腰背肌锻炼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腰部疼痛加重。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果老年人有疼痛症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但老年人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胃肠道疾病等,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注意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可选择对胃肠道刺激相对较小的药物,并密切观察胃肠道反应。
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等,腰椎管狭窄可能会压迫神经,导致神经损伤,甲钴胺可以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一般来说,老年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甲钴胺,但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等。
3.物理治疗
热敷:利用热传递原理,改善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腰部,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但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尤其是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要注意温度的控制。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对神经的压迫。但牵引治疗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调整牵引的重量和时间,一般牵引重量不宜过重,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造成腰部损伤。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当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状严重,如出现进行性下肢无力、行走距离明显缩短(如行走500米以内就出现明显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无法继续行走)、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这些严重症状表明神经受压已经比较严重,非手术治疗难以缓解,手术是改善症状的有效方法。
2.手术方式
减压术:是腰椎管狭窄手术的主要方式,通过去除压迫神经的组织,如增生的骨质、突出的椎间盘等,解除神经压迫。常见的有椎板切除术等,医生会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减压方式。手术具有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但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老年人,在充分评估风险后,手术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三、老年人特殊注意事项
1.基础疾病管理
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腰椎管狭窄过程中,要密切管理这些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患者在进行非手术治疗时使用药物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手术前后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收缩压130-150mmHg,舒张压80-90mmHg左右),以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的控制,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使血糖稳定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避免高血糖影响伤口愈合等。
2.术后护理
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术后护理。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清洁,避免感染,定期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在卧床期间要预防压疮,定期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保持身体轴线一致,避免腰部扭曲。同时,要指导老年人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避免过早剧烈活动导致腰部再次损伤。
3.生活方式调整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站立、坐位还是卧位都要保持腰部的正常生理曲度。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等不良姿势,减少腰部的劳损。同时,要注意腰部的保暖,避免受凉,寒冷刺激会导致腰部肌肉痉挛,加重病情。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等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瘦肉等,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健康,有利于腰椎疾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