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姿势、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合理饮食与补钙、避免意外损伤、定期体检与疾病防治有助于维护腰部健康,包括保持正确坐姿、站姿、睡眠姿势,进行核心肌群和针对性腰部锻炼,均衡饮食补钙,运动和环境注意防护,定期体检防治相关疾病。
站立姿势:站立时要挺胸收腹,双肩后展,双脚与肩同宽,让身体的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上。这样可以维持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减轻腰部的负担。比如在排队、站立等待时,不要弯腰驼背或单腿受力,应时刻注意调整站立姿势。
睡眠姿势:睡眠时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床垫不宜过软或过硬,一般来说,仰卧时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使腰部保持轻微前凸;侧卧时应使脊柱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保持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对于老年人,由于骨质相对疏松,更要注意睡眠姿势对腰部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有助于减少腰部骨折的风险。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
核心肌群训练:平板支撑是一种有效的核心肌群训练方法,能够增强腹部、背部等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从而更好地稳定腰部。开始时可以从每次坚持30秒左右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1-2分钟,每天进行3-4组。仰卧起坐也是常见的锻炼方式,但要注意动作规范,避免腰部过度用力。仰卧位,双腿屈膝,双手抱头,利用腹部肌肉的力量将上半身抬起,每次抬起至肩部离开地面即可,避免颈部过度用力,每组15-20次,每天3-4组。
针对性腰部锻炼:拱桥运动也是锻炼腰部的好方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群,由于腰部活动较少,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一些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如站立位,双手叉腰,左右扭转腰部,每次扭转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力量。
合理饮食与补钙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维持骨骼和肌肉的正常代谢。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和生长的重要原料,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对维持骨骼健康有重要作用。例如,每天应摄入一定量的瘦肉、鱼虾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橙子、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补钙:钙是维持骨骼强度的重要元素,对于预防腰部骨折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饮食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天应保证300-500毫升的牛奶摄入。对于一些钙摄入不足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但要注意钙剂的合理选择和使用。老年人由于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更需要注意钙的补充,同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
避免意外损伤
运动防护:进行体育锻炼或从事重体力劳动时,要做好腰部的防护措施。例如,进行球类运动、体操等运动时,应佩戴合适的腰部护具,如腰带等,减少腰部受伤的风险。在搬运重物时,要采用正确的姿势,先蹲下,用腿部力量抬起重物,而不是直接弯腰lifting,避免腰部承受过大的压力。对于青少年和年轻人,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更要注意保护腰部,因为他们的腰部肌肉和骨骼虽然相对强壮,但如果运动不当仍容易受伤。
环境安全:居家环境要保持整洁,消除可能导致跌倒的隐患,如地面保持干燥,过道无杂物,楼梯安装扶手等。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平衡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跌倒,因此家居环境的安全尤为重要。在浴室可安装防滑垫,卧室的灯光要充足,方便老年人夜间活动。此外,外出时要注意道路状况,避免在湿滑、崎岖的路面行走,防止因意外跌倒导致腰部骨折。
定期体检与疾病防治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等相关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以便及时发现骨骼健康问题。骨密度检查可以了解骨骼的矿物质含量和密度,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一般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对于绝经后的女性和65岁以上的男性,更应定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疾病防治:积极治疗与腰部骨折相关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质疏松症是导致腰部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于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包括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腰部结构异常,增加腰部骨折的风险,因此要积极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控制病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