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非手术适用于稳定性好或身体差不能耐受手术者,方法有牵引;手术针对不稳定、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等,方法有钢板螺钉、髓内钉内固定;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下肢按摩,中期增加关节活动度和部分负重行走,后期全面功能锻炼,不同人群康复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对于一些稳定性较好的股骨干骨折,如儿童的股骨干骨折,由于儿童骨骼的再生能力较强。例如,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很多可以通过牵引等非手术方法治疗。一般来说,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股骨干骨折,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如果骨折移位不明显,也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2.具体方法
牵引治疗:
对于成人股骨干骨折可采用骨牵引,如股骨髁上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通过牵引来恢复骨折的长度和对线。例如,胫骨结节牵引时,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成人通常起始重量约为体重的1/7-1/10。
对于儿童股骨干骨折,可采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将双下肢向上悬吊,重量以臀部稍离床面为宜,利用体重形成对抗牵引,一般牵引3-4周。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不稳定骨折:如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等,这类骨折难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恢复良好的对位对线,容易出现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需手术治疗。例如,严重粉碎的股骨干骨折,骨折端不稳定,非手术治疗很难维持骨折的稳定,影响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股骨干骨折合并有股动脉等重要血管损伤或坐骨神经损伤时,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处理血管神经损伤。
开放性骨折:开放性股骨干骨折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彻底清创,修复受损组织,并进行骨折的固定。
儿童的不稳定性骨折:对于儿童的一些不稳定性股骨干骨折,如移位明显的骨折,也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等方法,手术相对创伤较小,有利于儿童的恢复。
2.手术方法
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一些简单的股骨干骨折,通过钢板和螺钉将骨折端固定。但钢板固定可能会对骨折端的血运有一定影响,而且需要较大的手术切口。
髓内钉内固定:如交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常用的方法。髓内钉固定具有生物学效应好,对骨折端血运破坏小等优点。对于大多数股骨干骨折,尤其是多段骨折等,交锁髓内钉固定效果较好。例如,在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时,交锁髓内钉可以提供良好的固定,促进骨折愈合,术后患者可以较早地进行功能锻炼。对于儿童股骨干骨折,弹性髓内钉是常用的方法,它根据儿童的骨骼生长特点设计,能够随着儿童的生长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既固定骨折又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
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早期都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非手术治疗患者在牵引期间就可以开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伤口情况允许时即可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可以预防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例如,患者可在卧床时,尽量用力收缩股四头肌,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多次。
对于下肢进行适当的肌肉按摩,尤其是小腿肌肉的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按摩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2.中期康复
非手术治疗患者在骨折端有一定稳定性后,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例如,在牵引2-3周后,如果骨折端相对稳定,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活动锻炼。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1-2周,根据骨折固定情况,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渐进性的关节屈伸练习,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同时开始进行拄拐部分负重行走锻炼。非手术治疗患者在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手术治疗患者在骨折端获得一定稳定性后,开始部分负重行走,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和时间,以恢复下肢的负重功能和肌肉力量。
3.后期康复
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可进行全面的功能锻炼。包括加强下肢的肌肉力量训练,如进行蹲起、上下楼梯等锻炼,恢复下肢的运动功能。同时进行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训练,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在康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康复训练要遵循儿童的生长特点,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发育;对于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安全性,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