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痉挛是胃部肌肉抽搐致上腹部突发剧烈阵发性疼痛的状态,常见诱因有饮食、胃部疾病、精神、腹部着凉等,症状有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有非药物缓解(保暖、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预防要注意饮食规律、腹部保暖、保持良好心态。
胃痉挛的常见诱因
饮食因素:进食过冷、过热、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者暴饮暴食等,都可能刺激胃部,导致胃痉挛。例如,大量食用冰镇饮料后,低温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肌肉强烈收缩。对于儿童来说,如果经常吃一些不健康的零食,如辣条等辛辣刺激食品,也容易诱发胃痉挛。
胃部疾病:患有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部疾病时,胃黏膜存在炎症、溃疡等病变,容易受到各种刺激而引发胃痉挛。比如胃溃疡患者,溃疡面受到胃酸刺激时,可能会出现胃痉挛现象。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患胃部疾病,进而引发胃痉挛,且不同病因导致的胃部疾病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发生率有所差异。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导致胃痉挛。比如一些面临较大工作压力的成年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胃痉挛症状。儿童如果学习压力过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也可能引发胃痉挛。
腹部着凉: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如夜间睡眠时腹部uncovered,或者天气寒冷时不注意腹部保暖等,会引起胃部肌肉收缩,导致胃痉挛。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因为腹部着凉而出现胃痉挛,尤其是儿童和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对寒冷刺激更为敏感。
胃痉挛的症状表现
疼痛特点:胃痉挛发作时,上腹部会出现剧烈的绞痛,疼痛程度较深,患者往往难以忍受,疼痛可突然发作,也可逐渐加剧。疼痛的持续时间不一,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十分钟不等。例如,有的患者胃痉挛发作时疼痛持续5-10分钟,而有的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伴随症状:除了剧烈腹痛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恶心是胃部不适引起的想要呕吐的感觉,呕吐则是胃内容物经食管从口腔排出。儿童在发生胃痉挛时,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除了哭闹外,还会出现频繁呕吐的情况;而成年人可能除了腹痛、恶心呕吐外,还可能伴有出冷汗等表现。
胃痉挛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发作情况、既往病史、饮食情况、近期精神状态等。比如询问患者是否有过类似的疼痛发作,是否有胃部疾病史,近期是否吃了特殊的食物等。对于儿童患者,还会询问家长关于孩子的饮食、腹部保暖等情况。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腹部的体格检查,主要是触诊上腹部,了解胃部区域是否有压痛、反跳痛等情况。通过触诊可以初步判断胃部肌肉是否有痉挛、是否存在其他腹部病变等。
辅助检查:一般情况下,简单的胃痉挛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基本可以诊断,但有时可能会结合一些辅助检查,如胃镜检查,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部黏膜的情况,了解是否存在胃炎、溃疡等病变;或者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是否有炎症等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胃痉挛的常规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胃痉挛的治疗与缓解措施
非药物缓解措施:
保暖:对于因腹部着凉引起的胃痉挛,可以通过热敷上腹部来缓解。用热水袋等温暖的物体敷在上腹部,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一般热敷15-20分钟左右,能够促进胃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儿童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家长可以将热水袋用毛巾包裹后再敷在孩子腹部。
调整饮食:如果是饮食因素引起的胃痉挛,在疼痛缓解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短时间内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儿童在胃痉挛缓解后,要吃一些温和的食物,避免再次刺激胃部。
药物治疗:如果胃痉挛疼痛较为剧烈,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比如使用解痉止痛的药物,像颠茄片等,但需要注意儿童使用药物的特殊性,一般不优先选择儿童不适合的药物,且使用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胃痉挛的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尽量少吃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对于儿童来说,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要规律,少吃零食。
注意腹部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和夜间睡眠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免腹部着凉。儿童睡觉时要盖好被子,防止腹部uncovered。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成年人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休闲活动来缓解压力,儿童则可以在家长的引导下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比如通过做游戏等方式来缓解精神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