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方法有复位和固定;手术治疗适用于移位明显、涉及关节面、开放性骨折等情况,方法有内固定和关节置换;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进行肌肉收缩等练习,中期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练习,后期进行全面功能恢复练习,治疗中需考虑患者多方面因素。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肩部骨折,如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儿童的肱骨近端青枝骨折,骨折端成角较小,未发生完全断裂。
2.方法
复位:可通过手法复位,在麻醉下(如儿童可采用基础麻醉),医生根据骨折的类型和部位,采用适当的手法将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
固定:复位后需要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石膏固定或支具固定。石膏固定需要根据肩部的形态进行塑形,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支具固定相对更轻便,舒适度可能更好。固定时间一般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而定,通常需要3-6周左右,但具体时间因骨折部位和患者年龄等因素而异。对于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固定时间可能相对较短;而成年人骨折愈合时间较长,固定时间可能相应延长。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移位明显的骨折:如肩部骨折端移位较大,超过一定的限度(如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中,多部分骨折等情况),保守治疗难以维持骨折的复位,就需要手术治疗。例如,肱骨近端骨折Neer四部分骨折,骨折端移位明显,关节面受损严重,通常需要手术干预。
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如果肩部骨折累及肩关节面,如肩胛骨骨折波及关节盂等情况,为了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肩关节面的不平整会严重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和稳定性,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功能恢复。
开放性骨折:肩部开放性骨折属于急诊手术的范畴,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清创并固定骨折,以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手术方法
内固定手术: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等。例如,肱骨近端骨折可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通过在骨折端放置钢板和螺钉,将骨折端固定在一起,维持骨折的复位。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的风险。
关节置换手术:对于一些老年人的肩部骨折,如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且患者本身存在肩关节退变等情况,可能会选择肩关节置换手术。通过置换人工肩关节来恢复肩关节的功能,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因素。例如,患者年龄较大,合并有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时,需要谨慎评估手术的耐受性。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或固定后早期)
肩部肌肉收缩练习:在骨折固定后早期,患者就可以开始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收缩放松练习。通过肌肉的收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有助于骨折端的稳定。例如,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
近端关节活动度练习:在骨折固定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进行肩部近端关节(如肩锁关节等)的小范围活动度练习,如前屈、后伸等,但活动范围要小,避免引起骨折端的移位。
2.中期康复(骨折初步愈合后)
肩关节活动度练习:逐渐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可采用主动或辅助主动的方式进行。例如,患者可以在健侧手的辅助下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活动。活动范围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一般每周可增加5-10度左右。同时,还可以进行肩关节的旋转活动练习,如前旋和后旋,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
肩部肌肉力量练习:开始进行肩部肌肉的抗阻力量练习,但要选择合适的阻力。例如,可使用弹力带进行肩部肌肉的抗阻训练,增强肩部肌肉的力量,为肩关节的稳定和功能恢复提供支持。
3.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后)
全面功能恢复练习:进行全面的肩关节功能练习,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练习,如穿衣、梳头、洗脸等。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体育运动相关的功能练习,如投掷、游泳等(根据骨折部位和恢复情况而定),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例如,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其合并症的控制,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减少手术和康复过程中的风险;对于年轻患者,可能需要更早地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进度可能需要相应调整;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的患者,需要劝导其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对于有既往肩部疾病史的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肩部的恢复情况,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