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消瘦可通过饮食调整(营养均衡、少食多餐)、规范治疗基础疾病(治疗胃炎)、适当运动(选择适合方式)、心理调节(缓解不良情绪)来改善。饮食要营养均衡且少食多餐;规范治疗胃炎,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需四联疗法;选适合自身运动方式;通过合适方式调节心理缓解压力。
一、饮食调整
1.营养均衡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消瘦时需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例如,每100克鸡胸肉约含20克左右的蛋白质,能为身体提供较为充足的蛋白质来源。同时,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像米饭、面条等,为身体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每克碳水化合物可提供约4千卡的能量。还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如苹果富含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元素等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调整需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和易消化性,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老年患者则要考虑牙齿咀嚼和消化功能等因素,可将食物适当加工成细软的形式,如将肉类炖得软烂等。女性患者在饮食上可能更注重美观等因素,但仍需以营养均衡为首要原则;男性患者一般体力活动相对较多,可适当增加一些能量供给,但也不能忽视营养均衡搭配。有吸烟、饮酒习惯者需严格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炎症状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导致消瘦。
2.少食多餐
采用少食多餐模式,可减轻胃肠消化负担,同时保证机体持续获得营养供应。例如,将一天的三餐分为五到六餐,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这样可以使胃内始终有适量食物,避免空腹时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也能保证身体不断得到能量补充。对于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尤其是那些胃肠消化功能相对较弱的人群,少食多餐是一种较为合适的进食方式。比如,上午9点、10点各吃一次小加餐,下午3点、4点再吃小加餐等,但加餐食物要选择易消化且有营养的,像一杯低脂牛奶搭配几片全麦面包等。
二、治疗基础疾病
1.规范治疗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本身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导致消瘦,所以需规范治疗胃炎以改善消化状况。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则需要遵循相应治疗方案进行根除治疗。目前常用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来减轻胃黏膜炎症,促进胃黏膜修复,进而改善消化功能,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从而改善消瘦状况。不同年龄人群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需考虑药物耐受性等因素有所差异,儿童患者一般尽量避免使用对其胃肠刺激较大或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合适药物。
对于伴有其他胃部相关并发症或者特殊病史的患者,如合并胃溃疡等情况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方案需更加个体化。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胃炎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溃疡面愈合情况等,根据具体病情调整治疗药物及方案以更好地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改善消瘦状态。
三、适当运动
1.运动方式选择
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从而帮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改善消瘦状况。可选择适合自身情况运动方式,如散步适合各年龄人群,老年人可选择慢速散步,每次20-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中青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快走、慢跑等运动,快走每次30分钟以上,慢跑每次可从10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左右,每周可进行3-5次。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调整,以运动后不觉过度疲劳为宜。不同年龄人群运动能力不同需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儿童患者可选择趣味性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但要注意运动安全;老年患者运动时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
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运动时需更加谨慎。运动前要咨询医生意见,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和强度,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如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四、心理调节
1.情绪对消化的影响
长期不良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会影响胃肠功能,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导致消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需注意心理调节,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不同年龄人群心理调节方式可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通过玩耍、参加感兴趣活动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老年患者可多参与社交活动等释放压力。女性患者可能更容易受情绪影响,要学会更好地调节自身情绪;男性患者有时可能不善于表达情绪,也需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