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骨折端血供不良(与骨折部位解剖特点、损伤程度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骨折端分离或软组织嵌入(固定不当致分离、开放性骨折软组织嵌入阻碍愈合)、感染(破坏组织影响骨代谢与修复);全身因素有年龄因素(儿童虽修复潜力大但严重骨折等可致不愈合,老年人愈合能力下降易不愈合)、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差影响愈合,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影响修复环境等致骨折愈合困难)。
一、局部因素
1.骨折端血供不良
骨折部位的解剖特点:某些骨折部位本身血供较差,例如胫骨中下1/3骨折,胫骨的营养血管从胫骨中上1/3交界处进入骨内,所以中下1/3骨折时,骨折远端血供明显减少,影响骨折愈合。在儿童中,不同年龄阶段骨骼的血供情况不同,儿童骨折相对成人更易出现血供问题,但儿童骨骼的修复潜力相对较大;对于女性,在一些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更年期等,骨代谢有所变化,可能影响骨折端血供相关的骨代谢指标,但主要还是基于解剖结构因素起作用。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会影响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减少骨折端血供,对于有骨折病史的人,长期吸烟会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
骨折损伤程度:严重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骨折端破碎严重,破坏了较多的血供来源,骨折端的血管损伤严重,导致骨折端血供极差,不利于骨折愈合。例如,严重的骨盆粉碎性骨折,骨折端的血供破坏广泛,骨折不愈合的概率相对较高。
2.骨折端分离或软组织嵌入
骨折端分离:骨折后如果固定不当,骨折端可能出现分离,使得骨折端无法接触,影响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痂形成等。在儿童骨折中,由于儿童骨骼的可塑性,轻度的骨折端分离可能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潜力,但如果分离明显,也会导致不愈合;对于老年人,骨骼的修复能力下降,骨折端分离更容易导致不愈合。例如,一些上肢骨折后,如果外固定装置不合适,导致骨折端分离,就会影响愈合。软组织嵌入骨折端间,会阻碍骨折端的接触和愈合,比如开放性骨折时,肌肉、肌腱等软组织进入骨折端,使得骨折无法正常愈合。
软组织嵌入:开放性骨折时,软组织嵌入是常见的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原因。例如,开放性胫骨骨折,伤口内的肌肉组织嵌入骨折端,会干扰骨折的修复过程。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软组织嵌入后更易导致骨折不愈合,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会影响软组织的修复和骨折端的愈合环境。
3.感染
感染对骨折愈合的影响:骨折部位感染会破坏骨折端的正常组织,影响骨代谢和修复过程。细菌感染会引起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阻碍骨痂形成。例如,化脓性骨髓炎导致的骨折不愈合,炎症持续存在,使得骨折端无法正常愈合。在儿童中,感染引起的骨折不愈合相对成人可能更具挑战性,因为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感染对生长板等结构的影响可能更严重;对于女性,感染的易感性可能与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但主要还是感染本身对骨折端的破坏作用;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感染后更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因为吸烟影响机体的免疫和修复功能。
二、全身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与老年人的差异:儿童骨折后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是严重的骨折或者合并其他影响因素,也可能出现不愈合。儿童的骨骼血供丰富,成骨细胞活性高,骨折修复潜力大,但如果是先天性骨发育不良等基础问题导致的骨折,儿童也可能出现不愈合;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代谢减慢,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失衡,骨折愈合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例如,老年人的髋部骨折,由于年龄大,骨质量差,骨折不愈合的概率较高。在女性中,更年期后骨量丢失加速,老年人骨折不愈合的风险相对更高。
2.健康状况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D及钙、磷等缺乏时,会影响骨折愈合。维生素C参与胶原合成,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蛋白质是骨基质的重要成分。例如,长期素食者可能缺乏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影响骨代谢;患有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营养物质吸收障碍,骨折后愈合困难。对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不利于骨折愈合,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细胞的功能,包括成骨细胞的活性等,同时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管和神经病变,进一步影响骨折端血供和修复;肥胖患者由于体重过大,骨折部位承受的应力增加,也会影响骨折愈合,肥胖还可能伴随代谢异常等问题,影响骨代谢相关的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
其他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等会影响骨折愈合。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状态会抑制成骨细胞的功能,阻碍骨基质的形成和矿化;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累及关节周围骨骼,影响骨折端的修复环境;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等治疗后,骨代谢受到抑制,骨折愈合困难,而且肿瘤本身可能转移至骨折部位影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