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判断需综合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检查及肝穿刺活检等多方面。血清学指标中HA、PⅢP、Ⅳ-C、LN等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不同年龄等有差异;B超可观察肝实质回声、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CT能显示肝脏密度、门静脉系统等;MRI可看肝脏形态及信号;肝穿刺活检能明确肝纤维化分期及早期肝硬化病理表现,是金标准但有创伤性,需综合各因素全面分析判断。
一、血清学指标
1.透明质酸(HA):肝纤维化时,肝细胞合成HA增加,血清HA水平升高,其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辅助判断指标,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血清HA升高提示有肝纤维化可能,年龄不同可能影响其基础水平,儿童与成人正常范围不同,儿童需参考儿童正常参考值范围,对于有肝病病史者,动态监测HA变化更有意义。
2.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反映胶原合成,血清PⅢP水平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在肝纤维化早期即可升高,不同年龄人群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如儿童和成人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饮酒等可能影响其水平,有肝病病史者监测PⅢP有助于评估肝纤维化进展。
3.Ⅳ型胶原(Ⅳ-C):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肝纤维化时基底膜合成增加,血清Ⅳ-C水平升高,可用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判断,年龄因素会影响其正常范围,特殊人群如孕妇等可能有生理变化,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有肝病病史者监测Ⅳ-C变化对了解肝纤维化状态有帮助。
4.层粘连蛋白(LN):与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变化相关,血清LN水平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不同年龄人群正常参考值不同,生活方式中肥胖等可能影响其水平,有肝病病史者监测LN可辅助判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肝实质回声:早期肝硬化时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不同年龄人群肝脏B超表现有差异,儿童肝脏相对较嫩,回声与成人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高脂饮食等可能影响肝脏回声表现,有肝病病史者定期B超检查观察肝实质回声变化有助于判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可发现肝脏形态、大小等改变,如早期肝硬化时肝脏大小可能正常或轻度增大等。
门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增宽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重要指标,正常门静脉内径一般<13mm,当门静脉内径增宽时提示可能有肝硬化,年龄不同门静脉正常内径范围略有差异,儿童门静脉内径正常范围小于成人,有肝病病史者监测门静脉内径变化对评估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有意义。
脾脏厚度:脾脏厚度超过正常范围(一般男性<40mm,女性<35mm)提示可能有脾大,脾大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年龄不同脾脏正常厚度范围不同,儿童脾脏厚度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酗酒等可能导致脾脏增大,有肝病病史者监测脾脏厚度变化辅助判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
2.CT检查:
肝脏密度:肝硬化时肝脏密度可不均匀,与正常肝脏密度有差异,不同年龄人群肝脏CT密度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肝脏CT密度与成人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可能影响肝脏密度,有肝病病史者CT检查观察肝脏密度变化有助于判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可发现肝脏形态改变,如肝脏表面不光滑等早期肝硬化表现。
门静脉系统:CT可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如门静脉、脾静脉等有无扩张等,年龄因素影响肝脏及门静脉系统CT表现,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可能有基础血管改变,有肝病病史者通过CT观察门静脉系统变化辅助判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
3.磁共振成像(MRI):
肝脏形态及信号:早期肝硬化时肝脏形态可能有改变,信号也可出现异常,不同年龄人群肝脏MRI信号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肝脏MRI信号与成人不同,生活方式中肥胖等可能影响肝脏MRI信号表现,有肝病病史者MRI检查观察肝脏形态及信号变化对判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有帮助,能更清晰显示肝脏组织情况。
三、肝穿刺活检
1.病理组织学表现:
肝纤维化分期:通过肝穿刺活检可明确肝纤维化的分期,如按照METAVIR分期等,早期肝硬化在病理上有其特征性表现,如假小叶形成等,不同年龄人群肝脏病理组织学表现可能因肝脏发育等因素有差异,儿童肝脏发育未成熟,病理表现与成人不同,对于有肝病病史者,肝穿刺活检是判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金标准,但有一定创伤性,需谨慎评估风险,特殊人群如凝血功能异常者需先纠正凝血功能后再考虑肝穿刺。
四、综合判断
需综合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检查及肝穿刺活检等多方面结果进行判断,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其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判断标准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判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情况。例如对于长期饮酒的中年男性,结合血清学指标中HA、PⅢP等升高,B超发现肝实质回声增粗、门静脉内径增宽等,再参考肝穿刺活检结果,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