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骨折断端血供不佳(与骨折类型和部位解剖特点有关)、断端不稳定(固定不当或肌肉牵拉所致)、感染因素(开放性骨折或术后感染引发);全身因素包括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情况不同)、健康状况(营养不良或患慢性疾病影响)、吸烟(收缩血管、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影响愈合)。
一、局部因素
1.骨折断端的血供不佳
骨折类型影响:例如粉碎性骨折,骨折块碎裂严重,破坏了较多的原始血供,骨折端间的血管分布遭到破坏,使得骨折愈合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的供应不足。像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线复杂,血运破坏更明显,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儿童来说,儿童的骨折血供相对成人有一定特点,但严重粉碎性骨折同样会影响其血供,导致愈合延迟。
骨折部位的解剖特点:某些部位本身血供较差,如胫骨中下段骨折,胫骨的营养血管从胫骨中上段后方进入骨干,在中下段骨折时,营养血管容易受损,骨折远端血供明显减少,骨折愈合相对困难。老年人由于血管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硬化等退行性变,胫骨中下段骨折时血供不良的情况可能更为突出,愈合时间延长的可能性增大。
2.骨折断端的不稳定
固定不当:无论是外固定还是内固定,如果固定不牢固,骨折断端存在微动,会干扰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痂形成。例如外固定时,绷带包扎过松或固定装置不稳定,导致骨折断端不断活动,影响骨痂的生长。对于婴幼儿,其骨折固定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婴幼儿骨骼可塑性强,但固定不当同样会造成断端不稳定,影响愈合。内固定物选择不合适或安装位置不佳也会导致断端不稳定,如内固定钢板长度不够或螺钉松动等情况,都会使骨折端无法稳定,阻碍愈合。
肌肉牵拉:骨折部位周围的肌肉牵拉可能导致骨折断端分离或移位。例如股骨干骨折,由于股四头肌等强大肌肉的牵拉,骨折断端容易发生短缩、成角等移位,破坏骨折端的接触,影响愈合。在老年患者中,肌肉力量相对较弱,但如果存在肌肉牵拉,同样会对骨折愈合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老年人可能本身恢复能力较差,断端不稳定更难纠正。
3.感染因素
开放性骨折感染:开放性骨折时,外界细菌容易进入骨折端及周围组织,引发感染。感染会破坏局部的血运,炎症反应会释放多种炎性介质,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阻碍骨痂形成。例如严重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严重,若没有及时有效的清创和抗感染治疗,很容易发生骨髓炎等感染性并发症,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对于儿童开放性骨折,由于儿童自身免疫等方面的特点,感染控制相对成人可能更具挑战性,一旦感染,对愈合的影响更大。
术后感染:骨折术后如果发生切口感染,也可能波及骨折端,引起感染性愈合障碍。术后感染会使局部组织处于炎症状态,干扰正常的骨折愈合过程,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二、全身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存在严重的骨折损伤或合并其他影响因素,也可能出现延迟愈合。例如婴幼儿骨折,虽然愈合潜力大,但如果骨折断端不稳定或存在感染等情况,也会影响愈合。而青少年骨折愈合速度通常较快,但如果是严重的骨折,如多发性骨折等,由于身体整体恢复负担较重,也可能出现愈合延迟。
老年人:老年人骨折后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老年人骨组织本身的生理退变,骨量减少,骨的质量下降,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的修复能力减弱。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进而影响骨折局部的血供和营养,导致骨折愈合缓慢。例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不利于骨折部位的修复,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2.健康状况
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钙、磷等营养物质会影响骨折愈合。蛋白质是骨组织形成的重要原料,维生素C参与胶原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例如长期素食且营养不均衡的患者,容易出现维生素C和钙等缺乏,影响骨折愈合。对于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进而影响骨折愈合。儿童如果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其骨骼的生长和骨折愈合,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更高。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导致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增加,影响成骨细胞的功能和血管的生成,阻碍骨折愈合。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活化障碍,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此外,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由于肿瘤本身的消耗以及放化疗等治疗的影响,身体状况差,骨折愈合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3.吸烟
吸烟会影响骨折愈合,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收缩血管,减少骨折部位的血供。同时,吸烟还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骨的形成能力。对于各个年龄段的骨折患者,吸烟都会增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风险。例如年轻患者吸烟,虽然其自身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吸烟仍然会干扰骨折愈合过程;老年患者吸烟,本身愈合能力就差,加上吸烟的不良影响,更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