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转移瘤是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肺部形成的肿瘤,转移途径有血行、淋巴、直接侵犯;临床表现多样,有无症状、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治疗需各有注意事项。
一、转移途径
1.血行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例如,乳腺癌、肝癌、骨肉瘤等恶性肿瘤,其癌细胞可经静脉系统或动脉系统播散至肺部。研究表明,许多实体肿瘤都有较高的肺转移倾向,如黑色素瘤,约80%的晚期黑色素瘤会发生肺转移。
2.淋巴转移:肿瘤细胞经淋巴管转移至肺部。原发肿瘤多为胃肠道、食管癌等,癌细胞可经淋巴循环转移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进而累及肺部。
3.直接侵犯:邻近器官的肿瘤直接侵犯至肺部,如纵隔肿瘤、胸壁肿瘤等可直接侵犯肺组织。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无症状:部分患者在肺转移瘤较小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检查原发肿瘤时发现肺部病变。
咳嗽:是常见症状之一,多为刺激性干咳,若合并感染可出现咳痰。例如,肺癌肺转移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会出现咳嗽症状。
咯血:少数患者可出现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当转移瘤侵犯较大血管时,可出现大咯血,但相对较少见。
呼吸困难:肿瘤转移导致肺部广泛受累或引起胸腔积液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
2.体征:早期肺转移瘤患者可能无明显体征,随着病情进展,若出现胸腔积液,可表现为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等;若转移瘤发生在肺外周且瘤体较大,可在肺部听诊闻及异常呼吸音等。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是初步筛查肺转移瘤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肺部是否有结节状、团块状阴影,但对于较小的转移瘤可能容易漏诊。
胸部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对肺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它可以发现直径较小的转移瘤,能够清晰显示转移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例如,对于直径小于1cm的肺转移瘤,胸部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
PET-CT:不仅可以检测肺部的转移病灶,还能发现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存在转移灶,对于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2.病理学检查
痰细胞学检查:若患者有咳痰,可通过痰细胞学检查查找癌细胞,但阳性率相对较低。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中央型肺转移瘤,可通过支气管镜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
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周围型肺转移瘤,可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这是明确肺转移瘤病理类型的重要方法。
四、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对于原发肿瘤已得到控制,身体其他部位无转移,且肺部转移瘤局限、患者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肺转移瘤。例如,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若转移瘤符合手术指征,手术切除后患者的生存期可能得到延长。
2.化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肺转移瘤,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根据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选择相应的化疗方案。例如,乳腺癌肺转移可采用含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小细胞肺癌肺转移则多采用依托泊苷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化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但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3.放疗:对于部分肺转移瘤患者,放疗可用于缓解症状,如控制转移瘤引起的疼痛、压迫症状等。对于寡转移的肺转移瘤患者,立体定向放疗也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能够精准照射肿瘤病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4.靶向治疗:若肺转移瘤存在特定的靶点,如非小细胞肺癌肺转移伴有EGFR基因突变时,可使用EGFR-TKI类靶向药物进行治疗。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强、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的特点,但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5.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肺转移瘤的治疗中也逐渐发挥作用。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肺转移,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也可能出现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肺炎、结肠炎、肝炎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肺转移瘤:儿童肺转移瘤相对较少见,多继发于恶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儿童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化疗时要考虑儿童的骨髓储备功能、肝肾功能等,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2.老年肺转移瘤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评估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耐受性。例如,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要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化疗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3.妊娠期肺转移瘤患者:妊娠期发生肺转移瘤较为罕见,治疗时需要兼顾胎儿和孕妇的情况。需要多学科会诊,权衡治疗对胎儿的影响和孕妇肿瘤进展的风险。例如,放疗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在妊娠期一般尽量避免放疗;化疗药物的选择也要考虑对胎儿的安全性,可能需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化疗方案,但这会增加孕妇肿瘤控制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