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评估包括血液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血液生化检查通过检测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等指标反映肝纤维化情况;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价格低廉、操作简便但早期诊断敏感性有限,CT能清晰显示肝脏形态但有辐射且价格高,MRI分辨率高但检查时间长、费用高;肝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可判断肝纤维化程度但为有创检查有风险。
一、血液生化检查
1.透明质酸(HA):是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后分泌入血,肝纤维化时,肝细胞对其摄取及降解能力下降,血清HA水平升高,可反映肝内间质细胞的活化程度及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可能略有差异,但一般成年男性参考值约为10-100μg/L,成年女性约为5-80μg/L,若超出此范围需警惕肝纤维化可能。
2.Ⅲ型前胶原肽(PⅢP):是Ⅲ型胶原蛋白的前体,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肝纤维化时,肝内Ⅲ型胶原合成增加,血清PⅢP水平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不同人群的正常参考值大致相同,一般参考值约为12-110μg/L,该指标受年龄、性别影响较小,但长期饮酒、有慢性肝病病史等人群需密切关注其变化。
3.Ⅳ型胶原(Ⅳ-C):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肝纤维化时,肝内基底膜破坏,Ⅳ型胶原分解增加,血清Ⅳ-C水平升高,可反映肝内基底膜的更新情况,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分期有一定意义,正常参考值约为30-140μg/L,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者可能影响其代谢,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4.层粘连蛋白(LN):是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时基底膜的改变密切相关,血清LN水平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肝纤维化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正常参考值约为50-180μg/L,有慢性肝病病史、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肝脏药物的人群需重点监测该指标。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检查:
原理及表现:通过超声波反射成像,可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肝纤维化时,肝脏可能出现表面不光滑、实质回声增粗、增强等表现,还可观察门静脉、脾静脉等血管的内径情况,门静脉内径增宽(正常成人门静脉内径一般<13mm)、脾大(正常脾脏厚度男性<40mm,女性<38mm)等提示可能存在门脉高压,与肝纤维化进展相关。不同年龄人群肝脏超声表现略有差异,儿童肝脏相对柔软,回声相对均匀,成人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声改变,需结合具体年龄判断;女性因生理结构等因素,超声检查时需注意与自身正常解剖结构区分。
优势与局限性:超声检查价格相对低廉、操作简便、无辐射,可作为肝纤维化筛查的常用方法,但对于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敏感性相对有限,容易受肥胖、肠道气体等因素干扰。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原理及表现:利用X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经计算机处理后获得肝脏图像。肝纤维化时,CT可显示肝脏密度改变,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进展期可见肝脏体积缩小、肝裂增宽、肝叶比例失调等,还可观察脾脏大小及有无腹水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肝脏CT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肝脏血供丰富,CT表现与成人不同,需根据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判断;长期大量饮酒者肝脏CT可能有特殊表现,需结合饮酒史综合分析。
优势与局限性:CT对肝脏形态学改变显示较为清晰,可更准确判断肝脏大小、形态及有无占位性病变等,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剂量,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且价格相对超声较高。
3.磁共振成像(MRI):
原理及表现:利用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组织信息成像。肝纤维化时,MRI可通过观察肝脏的信号强度、肝实质的均匀性等评估肝纤维化情况,还可进行肝脏功能相关的成像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肝脏MRI表现基本相似,但儿童进行MRI检查时需注意镇静等相关问题;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评估是否适合行MRI检查。
优势与局限性:MRI对肝脏病变的分辨率高,尤其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优势,无辐射,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费用较高,对于体内有金属异物、幽闭恐惧症患者等不适合行MRI检查。
三、肝活检组织病理检查
1.检查方法:
肝活检是通过穿刺获取少量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一般采用经皮肝穿刺活检,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以确保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病理表现及意义:
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可根据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沉积情况、肝小叶结构的改变等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肝纤维化分为S1-S4期,S1为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于汇管区周围;S2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S3为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S4为肝硬化。不同年龄人群肝活检的操作风险略有不同,儿童肝活检相对成人风险稍高,需更谨慎评估;有出血倾向等病史的患者行肝活检需提前纠正凝血功能等。肝活检虽为诊断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出血、感染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