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与乙肝在病原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防方面存在差异。甲肝病原体是甲型肝炎病毒,经粪口传播,潜伏期1545天,急性期有相关症状,一般不慢性化,可通过切断粪口途径和接种疫苗预防;乙肝病原体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多样,潜伏期6周6个月,部分有症状部分无症状,有慢性化可能,通过接种乙肝疫苗、避免母婴及不安全性行为等预防。具体而言,甲肝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经粪口传播,潜伏期平均30天,急性期多有特定症状且不慢性化,可通过饮食卫生等及接种疫苗预防;乙肝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传播途径包括母婴、血液、性传播等,潜伏期平均3个月,部分有症状部分无症状,有慢性化风险,通过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及注意性行为等预防,实验室检查甲肝靠抗HAVIgM,乙肝靠乙肝五项等,肝功能检查各有特点。
一、病原体方面
甲肝的病原体是甲型肝炎病毒(HAV),属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乙肝的病原体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水等;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相对多样,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等)、性传播等。不同的传播途径与病毒特性相关,甲型肝炎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能在外界存活一定时间从而通过粪口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特点使其传播方式有别于甲型肝炎病毒。
二、临床表现方面
潜伏期:甲型肝炎潜伏期一般为1545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潜伏期较长,一般为6周6个月,平均3个月。年龄因素会影响潜伏期的表现感知,儿童感染甲型肝炎可能症状相对较轻,而成人感染可能症状相对明显。对于乙型肝炎,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的表现可能有差异,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易慢性化,而成人感染多可自行清除病毒。
急性期症状:甲型肝炎急性期多数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发热表现,黄疸出现前可能有尿色加深等前驱症状。乙型肝炎急性期部分患者也有类似症状,但有些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甚至无症状,尤其是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生活方式中如有大量饮酒等情况会加重肝脏损伤,影响症状表现。
慢性化情况:甲型肝炎一般不会慢性化,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乙型肝炎有一定比例会慢性化,尤其是母婴传播和婴幼儿时期感染的人群,慢性乙型肝炎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病史方面,有过甲型肝炎感染史的人不会再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可获得持久免疫力),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存在慢性化风险,需要长期监测肝脏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病原学检查:甲型肝炎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检测血清中抗HAVIgM,抗HAVIgM阳性是甲型肝炎现症感染的重要标志。乙肝病原学检查包括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等,HBsAg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HBsAb阳性表示对乙肝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疫苗后或既往感染恢复后);HBeAg阳性通常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eAb阳性一般提示病毒复制活动减弱;HBcAb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其中抗HBcIgM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急性感染。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这些指标检测结果解读需综合考虑其感染史等情况,比如新生儿乙肝五项检查需要结合母亲情况判断是否为母婴传播等。
肝功能检查:两者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等,但具体变化特点有所不同。甲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一般在黄疸出现前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恢复;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与病情是否活动相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有反复的肝功能波动。年龄对肝功能指标的敏感度可能有差异,儿童肝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强,可能在肝功能指标轻度异常时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成人可能对肝功能异常更敏感,症状表现更突出。
四、预防方面
甲型肝炎预防:主要通过切断粪口传播途径来预防,如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喝开水,加强粪便管理等。还可通过接种甲型肝炎疫苗来预防,甲型肝炎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AV抗体,有效预防甲型肝炎。对于儿童,接种甲型肝炎疫苗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能降低儿童感染甲型肝炎的风险;对于有甲型肝炎暴露风险的人群,如生活在甲型肝炎流行地区、接触甲型肝炎患者的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或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乙型肝炎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为0、1、6个月三针接种,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HBsAb。同时要避免母婴传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在生活方式方面,要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等。对于特殊人群,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需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种,以最大程度阻断母婴传播;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要注意安全性行为,减少乙型肝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