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评估,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情况,手术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镜辅助下手术等方式,术后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还需预防及处理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康复及并发症预防处理有差异。
一、诊断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机制,如受伤时的体位、外力方向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受伤原因可能不同,儿童多因高处坠落、车祸等,女性可能因日常活动意外受伤等。同时了解受伤后的症状,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出现的时间及演变过程。
2.体格检查:检查双侧膝关节的外观,有无畸形、肿胀程度,压痛部位,膝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看有无感觉、运动异常,评估患肢的血运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如胫骨平台骨折的Schatzker分型等,能看到骨折的部位、移位情况等。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细节,包括关节面的塌陷程度、骨折块的移位方向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MRI检查:可了解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如韧带、半月板等损伤情况,但在急诊初期可能不是首选,主要用于后期评估软组织损伤及骨折愈合后关节内情况。
二、治疗方案选择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如SchatzkerⅠ型骨折等;患者全身情况不允许手术,如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骨折虽然有移位,但通过手法复位能够达到满意的关节面平整及骨折端对位对线。
方法:包括膝关节制动,如使用长腿石膏托或支具固定,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和肿胀情况,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同时可以进行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如抬高患肢等。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如SchatzkerⅡ-Ⅴ型等;关节面塌陷超过2mm,影响膝关节的负重和稳定性;合并有半月板、韧带损伤需要同时处理的情况。
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等。通过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块复位后用内固定物固定,以恢复胫骨平台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例如对于SchatzkerⅤ型骨折(双髁骨折),可能需要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等方式。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对于一些简单的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关节面损伤较轻的情况,可以在关节镜下进行骨折复位和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三、术后康复
1.早期康复(术后1-6周)
术后早期主要是促进骨折愈合和防止膝关节粘连。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即尽量收紧大腿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多次,每次若干组。同时可以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康复训练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影响骨骼发育;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康复训练的强度,防止因肌肉力量不足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
2.中期康复(术后6-12周)
逐渐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从较小的活动范围开始,逐步增加,同时继续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并开始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即仰卧位,伸直下肢,抬高离床面约15-20cm,保持一定时间后放下,重复进行。此阶段要注意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如通过X线观察骨折线模糊程度来判断是否可以增加负重等训练。
3.后期康复(术后3个月以上)
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可以开始进行负重训练,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同时加强膝关节的平衡和协调训练,如进行站立位的重心转移训练、步行训练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进程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随着生长发育,膝关节功能恢复潜力较大,但仍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来恢复膝关节功能,并且要注意预防膝关节的退变等并发症。
四、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感染
预防: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对于糖尿病患者等易感染人群,要积极控制血糖,减少感染风险。
处理:如果发生感染,要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理,轻度感染可加强换药,应用敏感抗生素;重度感染可能需要切开引流,甚至取出内固定物等。
2.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踝关节活动,使用下肢静脉泵等物理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危患者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但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出血风险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抗凝药物使用风险相对较高,更侧重于物理预防方法;老年患者也要关注抗凝的风险与获益比。
处理:如果怀疑深静脉血栓形成,要进行下肢静脉超声等检查,确诊后根据情况进行抗凝治疗等。
3.膝关节僵硬
预防:早期规范的康复训练是预防膝关节僵硬的关键,要按照康复计划及时进行关节活动度等训练。
处理:对于已经出现的膝关节僵硬,可以通过加强康复训练,如进行持续被动活动(CPM)等方法来改善,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手术松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