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导致胃疼、胃肠胀气的疾病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相关检查有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腹部超声等,治疗非药物方面包括饮食调整(规律进食、选易消化食物、减产气食物摄入)、生活方式调整(适度运动、减轻精神压力),还有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可能的疾病类型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
1.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例如,胃肠动力障碍可导致胃排空延迟,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胃疼、胃肠胀气等症状;精神心理因素如长期焦虑、抑郁等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功能的调节而诱发该病。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青年较为常见,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有一定易感性,生活不规律、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二)慢性胃炎
1.发病机制: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此外,自身免疫、十二指肠-胃反流、长期饮酒、吸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也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其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出现胃疼、胃肠胀气等表现。
2.人群特点: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略多于女性,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及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药物的人群易患。
(三)胃溃疡
1.发病机制: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导致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溃疡。胃酸分泌过多时,胃酸会持续侵蚀溃疡面,引起胃疼,且进食后食物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加重胃疼症状,同时溃疡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导致胃肠胀气。
2.人群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人群易发病。
(四)肠道易激综合征
1.发病机制: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过敏、肠道感染后免疫功能异常、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胃肠动力异常表现为肠道蠕动过快或过慢,影响食物的消化和排泄,导致胃肠胀气;内脏感觉过敏使肠道对正常的扩张等刺激过于敏感,引发胃疼等不适。
2.人群特点:中青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易患。
二、相关检查方法
(一)胃镜检查
1.作用: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明确是否存在炎症、溃疡、息肉等病变,是诊断胃部疾病的重要方法。例如,能清晰看到胃溃疡的溃疡面形态、大小等。
2.适用人群:出现胃疼、胃肠胀气等症状且怀疑有胃部病变的人群,无明显禁忌证者均可进行。
(二)幽门螺杆菌检测
1.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取组织做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尿素呼气试验无创,患者口服含有被标记的尿素的试剂,若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其产生的尿素酶会分解尿素,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物的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胃镜下取组织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则是通过胃镜获取胃黏膜组织进行检测,准确性较高。
2.适用人群:怀疑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疼、胃肠胀气等症状的人群。
(三)腹部超声
1.作用:可以观察肝脏、胆囊、胰腺、肠道等腹部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情况,有助于排除肝胆胰等疾病引起的类似症状。例如,能发现胆囊结石、胆囊炎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
2.适用人群:一般用于初步筛查腹部脏器有无器质性病变,无特殊禁忌的人群均可进行。
三、治疗原则(非药物方面)
(一)饮食调整
1.规律进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过饱。过饥时胃内胃酸没有食物中和,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疼;过饱则增加胃的消化负担,易引起胃肠胀气。
2.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胃肠负担。可多吃蔬菜、水果、粥类等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粥类容易被胃消化吸收,能减轻胃的工作负担。
3.减少产气食物摄入:如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这些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易产生气体,加重胃肠胀气。
(二)生活方式调整
1.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缓解胃肠胀气和胃疼症状。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例如,饭后半小时左右散步15-30分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
2.减轻精神压力:对于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胃疼、胃肠胀气,可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长期精神压力大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通过上述方式放松身心,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胃疼胃肠胀气时,要特别注意饮食的合理性,避免食用儿童不宜消化的成人食物,如坚果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不适,精神状态的变化可能提示病情变化。
2.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较弱,出现胃疼胃肠胀气时,在饮食调整上要更加精细,选择更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注意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影响,如冠心病等,因为某些治疗胃疼胃肠胀气的药物可能对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有影响,所以用药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孕妇:孕妇出现胃疼胃肠胀气时,饮食调整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可通过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减轻胃肠负担。同时,要注意适当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等轻柔的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