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累及髓系,有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骨髓象等相关表现,诊断依据典型表现及相关检查,需与类白血病反应等鉴别,治疗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定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累及髓系,以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并伴有不成熟性,在受累的细胞系中,可找到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
二、发病机制
1.Ph染色体与BCR-ABL融合基因:90%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存在Ph染色体,即t(9;22)(q34;q11),费城染色体是由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原癌基因ABL易位至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集中区(BCR)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持续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导致造血干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从而引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存在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细胞增殖速度加快,而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使得外周血中粒细胞大量积聚。
三、临床表现
1.慢性期表现
症状:多数患者起病缓慢,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脾脏逐渐肿大,患者可自觉左上腹坠胀感。
体征:脾脏肿大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最突出的体征,可达脐平面甚至盆腔。肝脏也可轻度肿大,但一般不如脾脏肿大明显。
2.加速期表现
症状:患者出现发热、体重下降、逐渐出现贫血和出血倾向,脾脏进行性肿大。
体征:脾脏进一步增大,可能出现骨痛等症状。
3.急变期表现
症状:与急性白血病类似,患者出现高热、严重贫血、出血加重,以及髓外组织器官浸润的表现,如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可出现头痛、呕吐、抽搐甚至昏迷等。
体征: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肝脾进一步肿大等,髓外浸润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慢性期:白细胞显著增高,常超过20×10/L,甚至可高达100×10/L以上,分类中粒细胞显著增多,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10%。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可正常或增多。
加速期:外周血原始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20%,血小板进行性减少或增多。
急变期: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20%,可出现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2.骨髓象
慢性期: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其中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系细胞相对减少。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加速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10%但<20%,嗜碱性粒细胞>20%,与骨髓纤维化有关的髓外造血。
急变期:骨髓中原始细胞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20%,一般为30%-80%;骨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3.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Ph染色体检测阳性,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阳性,这是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依据。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骨髓象以及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一般可以明确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例如,患者有慢性期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示白细胞显著增高,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即可诊断。
2.鉴别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常继发于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增高,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但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显著增高,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阴性,原发病控制后,类白血病反应可消除。
其他骨髓增殖性肿瘤: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这些疾病可通过血常规、骨髓象以及特异性的分子生物学检查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鉴别。
六、治疗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首选治疗药物,如伊马替尼等,通过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下游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法,适用于有合适供体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加速期或急变期患者。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对少见,治疗上需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TKI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进行调整,同时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对生长发育、肝功能等的影响,移植治疗需谨慎评估移植相关风险。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治疗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肝肾功能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TKI药物的使用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对老年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较为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考虑胎儿的安全,TKI药物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权衡母亲疾病控制和胎儿发育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