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等指标可反映肝脏等相关情况,谷丙转氨酶正常范围0-40U/L,谷草转氨酶正常范围0-37U/L,总胆红素等有相应正常范围,白蛋白正常范围40-55g/L,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范围11-14秒,国际标准化比值正常范围0.8-1.5,各指标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及意义。
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等指标可反映肝脏等相关情况,谷丙转氨酶正常范围0-40U/L,谷草转氨酶正常范围0-37U/L,总胆红素等有相应正常范围,白蛋白正常范围40-55g/L,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范围11-14秒,国际标准化比值正常范围0.8-1.5,各指标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及意义
一、转氨酶指标
1.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范围一般在0~40U/L左右。它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中ALT水平升高。例如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都可能引起ALT升高。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儿童的肝脏发育特点,一些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ALT异常升高,如EB病毒感染等,需要结合儿童的具体病史、症状等综合判断。对于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ALT的变化更是监测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的波动往往提示病情的活动情况。
2.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范围通常在0~37U/L左右。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严重损伤,如出现坏死时,线粒体中的AST才会释放出来,所以AST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损伤较为严重。比如急性重型肝炎时,AST会显著升高。在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和成人的正常范围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的AST正常范围可能相对成人有一定差异,需要参考儿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AST升高可能提示酒精对肝脏线粒体的损伤,需要进一步评估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
二、胆红素指标
1.总胆红素(TBil):
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正常范围一般在3.4~17.1μmol/L,直接胆红素正常范围在0~6.8μmol/L,间接胆红素正常范围在1.7~10.2μmol/L。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障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会升高;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间接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在新生儿时期,由于新生儿的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生理性黄疸是常见现象,但如果胆红素升高过快或程度过重,可能提示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干预。对于老年人,肝脏功能有所减退,胆红素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胆红素异常,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如胆道结石、肝炎等情况对胆红素的影响。
2.直接胆红素:
主要反映肝细胞排泄功能和胆道是否通畅。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道梗阻性疾病,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也可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在儿童先天性胆道闭锁时,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这是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有胆道手术史的患者,直接胆红素的变化可以监测胆道是否有再梗阻等情况。
三、白蛋白指标
1.白蛋白(ALB):
正常范围一般在40~55g/L。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当肝细胞受损时,白蛋白合成减少。同时,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蛋白丢失增加(如肾病综合征时蛋白从尿中丢失,肝硬化时蛋白从腹腔丢失等)也会导致白蛋白降低。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硬化、重型肝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在儿童营养不良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白蛋白降低,需要关注儿童的饮食摄入情况。对于老年人,由于肝脏储备功能下降,白蛋白水平也可能偏低,需要结合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综合判断,白蛋白降低会影响机体的营养状况和胶体渗透压等,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
四、凝血功能指标
1.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范围一般在11~14秒。凝血酶原时间反映了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肝脏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当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PT会延长。例如重型肝炎患者,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凝血因子合成严重减少,PT明显延长,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儿童维生素K缺乏时,也可能出现PT延长,因为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辅酶,儿童如果有喂养不当等情况可能导致维生素K缺乏,需要关注儿童的喂养情况和维生素K的补充情况。对于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本身PT就可能延长,当合并肝功能异常时,需要特别注意凝血功能的变化,避免出血风险增加。
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正常范围一般在0.8~1.5。INR是在PT基础上经过国际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更准确地反映凝血功能。肝功能异常时,INR会升高,它与PT的临床意义相似,但更具可比性。在肝硬化患者中,INR升高往往提示肝脏合成功能严重受损,预后较差。对于老年人,由于肝脏功能减退,凝血功能本身可能相对较弱,当合并肝功能异常时,INR的变化需要密切监测,因为这会影响患者的出血风险,如老年人在进行有创操作前,需要评估INR等凝血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