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膜炎是跟骨骨膜受刺激引发炎症的疾病,常见病因有过度运动、外伤、感染,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预防要合理运动、注意足部保护。
一、跟骨骨膜炎的定义
跟骨骨膜炎是一种发生在跟骨骨膜的炎症性疾病,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等,对骨的营养、生长和修复等起重要作用,当各种原因导致跟骨骨膜受到刺激发生炎症反应时,就称为跟骨骨膜炎。
二、常见病因
1.过度运动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爱好运动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男性,因为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的生长速度与肌肉、韧带的发育速度不完全匹配,而男性相对更喜爱高强度运动。例如长期进行跑步、跳跃等运动的青少年运动员,跟骨部位反复受到应力刺激,容易引发跟骨骨膜炎。
生活方式因素:运动量突然增加,如平时较少运动的人突然加大跑步距离或频率,跟骨骨膜承受的压力超出正常范围,导致骨膜损伤、充血、水肿,进而引发炎症。
2.外伤
病史因素:有跟骨部位既往外伤史的人,如跟骨曾有骨折、扭伤等情况,即使外伤已经基本愈合,但骨膜可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在后续活动中容易再次引发炎症。例如跟骨曾经扭伤过的患者,在恢复后进行运动时,跟骨骨膜可能因受力不均等原因发生炎症。
受伤机制:足部受到直接撞击,如被重物砸到跟骨,或者足部间接受到暴力,如从高处跳下时跟骨着地受力过大,都可能导致跟骨骨膜受损,引发炎症。
3.感染
全身状况影响: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防御能力下降,细菌容易感染跟骨骨膜引发炎症。
局部感染蔓延:邻近组织的感染蔓延至跟骨骨膜,如足部皮肤感染、跟腱周围感染等,病原体可通过血液或直接蔓延的方式侵犯跟骨骨膜,引起炎症。
三、临床表现
1.疼痛
疼痛特点:跟骨部位出现疼痛,通常在运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刺痛。例如跑步后跟骨部位疼痛明显,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有所减轻,但继续活动又会加重。
年龄与性别差异:青少年患者疼痛可能相对更为敏感,而不同性别在疼痛感受上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男性由于运动强度通常较大,可能疼痛出现的频率相对稍高。
2.肿胀
局部表现:跟骨周围组织可能出现肿胀,用手触摸可感觉到跟骨部位有肿胀感,皮肤温度可能稍有升高。肿胀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较重时肿胀较为明显。
3.活动受限
生活方式影响:患者行走、跑步等活动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出现跛行。对于爱好运动的人群,由于活动受限会影响其正常的运动计划和生活方式,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康复。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压痛检查:医生会按压跟骨部位,判断是否有明显压痛,压痛部位往往是骨膜炎症所在的区域。
活动范围检查:检查跟骨的活动范围,了解是否因为疼痛和炎症导致活动受限的程度。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跟骨骨膜增厚等间接征象。例如在病程较长的跟骨骨膜炎患者中,X线可能显示跟骨骨膜有轻微的增厚影。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以清晰地显示跟骨骨膜的炎症情况,如骨膜是否有充血、水肿等改变,是诊断跟骨骨膜炎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
五、治疗原则
1.休息
对不同人群的要求:对于青少年患者,要减少运动量,避免长时间跑步、跳跃等运动;对于成年患者,也需要适当休息,让跟骨骨膜有恢复的时间。例如青少年运动员如果患有跟骨骨膜炎,需要暂停高强度的训练,进行休息调养。
2.物理治疗
冷敷与热敷:在急性期(通常是发病初期1-2天内)可以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在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可以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消退。不同年龄人群在冷敷和热敷时需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把握,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例如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间要适当缩短,温度不宜过低。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温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促进跟骨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代谢,缓解疼痛和肿胀。
3.药物治疗: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根据情况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疼痛,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如儿童一般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可优先采用物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方法。
六、预防措施
1.合理运动
年龄与性别相关的运动建议:青少年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男性在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子,提供足够的足部支撑和缓冲。例如青少年进行跑步训练时,每周的跑步距离增加量不宜超过10%。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运动前后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放松活动,热身活动可以包括慢走、关节活动等,放松活动可以进行拉伸等,帮助减少跟骨骨膜受伤的风险。
2.注意足部保护
特殊人群防护:对于有跟骨既往损伤史的人群,如曾经有跟骨骨折、扭伤的患者,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要更加注意足部保护,可佩戴合适的足部护具,如运动护踝等,减少跟骨再次受伤的可能。老年人由于足部肌肉力量减弱、关节灵活性下降等原因,也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选择合适的鞋子,减轻跟骨的压力。



